做打算,想着如何在动荡中保留自己的权势。
从主播口中得知武昌起义成功之际,他就已经有了想要投降的想法。
现在得知总督大人都投降了,那他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抵抗的。
想到此处,他随即派人去通知蒋翊武,他要代表第八镇投降革命党。
“但还是那个老问题,当起义军掌控局面后。”
“大家左看看,右看看,事先制定起义计划的领导人,现在一个都不在武昌。”
“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在先前的大搜捕中逃脱,这会谁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孙武先前因被弹药炸伤,这会还在医院治疗,刘公此时也不知道在哪里。”
“参加起义的人中,最大的官依旧是连长吴兆麟。”
“这种分量明显压不住场,也无法激发武汉市民支持革命。”
“所以起义军接下来只好另找大人物出任都督组建湖北军政府,一开始大家决定推举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
“汤化龙是湖北立宪派领袖,在当地颇有些声望。”
“如果汤化龙能够同意当然很好,但汤化龙担心万一朝廷反扑,自己会被诛九族,便婉言谢绝。”
“见汤化龙不干,起义军又找到第21混成协协统黎元洪。”
“按照流传的说法,黎元洪是被起义军从床下拖出来,强行推上都督之位的。”
“不过,最近也有人考证过黎元洪床下都督的说法源自民国初年的戏说。”
“起义发生时,黎元洪确实惶恐过、抵触过,也亲手杀死过一名革命党士兵。”
“在恐慌情绪的影响下,黎元洪躲到了参谋刘文吉的家中。”
“但当起义军总指挥部派人来请他后,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出任了都督。”
“事实证明,推举黎元洪做都督是相当正确的决定。”
“毕竟是旅长级别,全国也没有几个。”
“据历史记载,当第一份《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张贴于武昌街头时。”
“到处挤满了围观群众,不识字的人请识字的人念给他们听。”
“武昌街头巷尾可谓是万头攒动,群情激奋。”
“受此影响,一些隐匿逃窜的军官纷纷出来表示愿意归附军政府。”
蒋翊武:兄弟们,我们冲,胜利就在眼前。
就在蒋翊武带领着众多革命党人发动起义之际,湖广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派人传来投降的消息。
得知还没有和敌人交战,对方就投降认输了,蒋翊武等革命党人瞬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