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宽松的政策,休养生息,恢复经济,一时间威望远远超过了公孙瓒,导致公孙瓒对其十分猜忌,便是日后两人决裂的源头。
所以在袁熙看来,公孙瓒虽然某些方面能力很强,但是在团结方面做得一团稀烂,处处树敌,导致到了最后,除了他的兵士之外天下皆敌,在这点上来看,和董卓倒有些相似。
董卓也是爱兵如子,甚至允许其麾下兵士劫掠百姓,杀死男子,抢走妇女。
但问题来了,兵士是满意了,被其荼毒的百姓们呢?
所以袁熙很是警惕,不能因为需要依靠兵士打仗,便无原则地放纵他们,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士兵,只是大号的匪寇而已。
袁熙对两人说道:“我可能等不下漂榆邑打下,我有另外的安排。”
麴义和田豫听了,脸色郑重起来,他们知道袁熙不会无缘无故做没意义的事情。
袁熙凑近,低声说了几句话,麴义和田豫听了,心道公子的想法,还真是天马行空啊。
袁熙最后说道:“但渔阳这边,也不能耽误,我记得国让兄曾经乘过船?”
田豫点头道:“在青州的时候练过水军,略通晓水性。”
袁熙听了一喜,太史慈和田豫都能水战,算复合型人才了,之后事情便稳妥不少。
他断然道:“一会我召集子龙和子义,重新安排接下来的行动。”
一盏茶的时分后,众将全部集中在营帐里面。
袁熙吩咐孙礼拿出幽州地图挂起,指着漂榆邑城池说道:“我想知道,这城多久能打下来,需要多少兵力?”
众将讨论了一会,同时看向郭嘉。
郭嘉也不客气,起身道:“漂榆邑虽是小城,但城墙也有一丈来高,必须要借助器械,且城内守军不一定坐以待毙。”
“如果强攻,形势很难预测,且死伤一定不少。”
“但是如果有变数的话,事情便会容易很多。”
袁熙听了,说道:“变数是什么?”
郭嘉看向刘和,“变数便是伯安(刘和)别驾。”
“若伯安兄以刘侯名义劝降,城内公孙瓒残党必然士气大大低落。”
“且公子携保护了公孙瓒家眷之恩,只要许诺其投降,便可既往不咎,相信必然人心浮动。”
“当然,光靠这些,可能无法说动那些死硬之人。”
“所以我军必须一边提出条件,一边以打代谈,且给城里限定时限。”
“守军三天之内投降,便可保住性命,甚至将领可以保留官职。”
“但超过三天,领头将领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