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同样是“三元及第”的大学士商辂,举荐了他,次年便复官改南京,可能是觉得自己官途不顺吧?这家伙就在南京干了两年,就以疾辞归了。
后来回到老家,隐于金牛山,钻研经学,开 i门教授,据说从学者甚众。
学术上笃守宋儒为学之途径,重修身持己,尤以经学为务。为文有刚毅之气,诗作磊落不凡。
这家伙官途不顺,后来干脆就著书立说了,有《五经疏义》《一峰集》《周易说旨》。
其著述后被整理收入《四库全书》,各类文字十四卷,包括:策、疏、状、序、记、传、墓志、谣、文、哀辞、说、铭、祭文、书等十卷,另有诗集、梦稿及歌四卷均被收入,是有明一代的状元名儒。
张升虽然也是有名的状元阁老,却是每隔几年才考一 一次,也不是每次都第一,所以同样是状元,这位可比他牛逼多了!
当然,张升的官途比他顺利,最后都入阁了,而罗伦死的时候才四十八岁,这在古代来说,算是英年早逝了。
而吴有为能知道他,是因为当年他跟历史系的一个学长争论过历朝历代的状元们。
虽然科举第一,可他们不一定做官也第一。
于是找了最符合官场之道的明朝的状元们,一共九十人,挨个查,看他们的最终成就。
果然,就那么寥寥几个能位极人臣,三元及第的这位官途不是一般的坎坷。
张升老成持重却能成为状元阁老,俩人中状元的时间就差了三年,际遇却大不相同。
如今这位讲义气的读书人,就站在他面前!
不过他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一直到明朝,他开设的书院还存在,一直有学子在读书,在科举,在当官。
所以一听见这位自报家门,吴有为就肃然起敬了。
他的反应,让罗伦也一愣:“有为贵庚啊?”
吴有为腼腆的道:“十九了。”
“那比我小,我二十了。”罗伦笑着道:“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贤弟了。”
罗伦的官话带着一点他家乡的口音。
“应魁兄。”吴有为赶紧行礼问好。
嗯,对了,有为贤弟,你刚才,好像是知道为兄?”罗伦果然不愧是“彝正”的字,竟然就这么大刺吧啦的问出来了。
“我听说过你!”吴有为道:“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