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柏家不是不和么?”宪宗皇帝纳闷儿了:“柏珍得势,你可就要失势了。
“皇上,我大明,外戚不得干政。“万通面容整肃道:“您看周家,虽然是太后娘家,却连个实权都没有。钱家更....”
钱家更是什么?他不说,相信皇,上也明白。
哪怕现在王皇后的娘家,不也是封了个虚职,全家养尊处优的活着么。
实权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有尊贵。
“你倒是看得开。“宪宗皇帝却觉得这是万家的忠心,他们想到的是大明,为的是江山社稷。
更为了不让他这个皇上没继承人。
万家想的很好,如果新帝即位,自然,贞儿就会随小皇子就番,.... 估计到时候都会搬去亲王的就番之地。
别看大明皇位竞争的厉害,但是大明的亲王们都很有小强的精神,朱氏皇朝不杀本族人,哪怕是造反,除非他自杀,否则都是被擒拿进京,圈进至死亡为。止.....
这件事情就这么谈论过了,宪宗皇帝却依然将奏折留中不发,秉笔太监也不敢轻易打探皇爷的心思。
就连怀恩太监也禁闭嘴巴。
朝中有人听闻后,也起了思量,到底是立太子,还是不立啊?
可柏珍等不得了,终于在这一日,刚上朝不久,就有人站了出来,开口就是“储君”的大事。
而礼部左侍郎刘吉,也开口谈论此事。
如果吴有为在这里,就能见到这位“刘棉花”的真人了。
明代弹劾成风,言官也喜欢管闲事,刘吉这种人自然成为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说了什么权当没有听见,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一个雅号“刘棉花”。
何意?棉花者,不怕弹也!
这位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的仁兄,他尸位素餐,精于营私,因此屡遭谏官弹劾。但他靠逢迎皇帝、勾结宦官,排挤打击弹劾他的人,得以在内阁任职十八年。其时曹御史及欧阳旦等一批人,不断弹劾他,但刘吉的官却越做越大,人们奈他不得,这说明了明朝的吏治已经糟透了。当时由于明宪宗经常不理朝政,所以内阁中另一位叫刘翊的老兄,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
至于下面的六部尚书,每日也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所以当时人们说内阁三成员(万安、刘吉、刘诩)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