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呢?”
“田头价600一吨,差不多可以割3吨左右。”
张大山非常惊讶:“这?为什么比玉米高了这么多?”
“因为大豆豆子和豆藤比较值钱,要不是因为掺杂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玉米杆子,单纯的大豆藤和豆子,一吨可以达到800左右。”张凡老舅弹了弹烟灰,随即补充道:
“大豆和玉米一起割,可以收纯玉米青料3吨,混有玉米杆的大豆青料也是3吨左右,一亩差不多可以卖个2520块钱,赚1800块钱。”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张大山盘算着:“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三个月一收,一年可以收四次了。”
张凡老舅摇摇头:“农技员说了,不能这样种,地会受不了的。”
“老舅,海陆丰公司的农技员是怎么建议的?一块地一年要怎么种?”
张凡老舅从兜里的塑料袋中,取出一份皱巴巴的技术指导手册:“他们说,咱们岭南地区一年到头都可以生长,但必须合理安排,比如从三月份开始纯种大豆,到六月中旬收割大豆;六月底混种玉米,到九月底收割玉米和大豆作为饲料;十月初混种华糯一号小麦,冬天气温低,加上小麦遮掩了一部分光照,小麦和大豆会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成熟,可以一起收割。”
老黄挠了挠头:“种小麦?我们村近几年确实有推广冬天种小麦,不过亩产就三百多斤,收益太低了。”
“所以才要混播呀!”
张大山接过那一份农业技术指导手册,仔细翻看着,然后他看到一起收割小麦的那一页,眉头一皱:“老林,小麦和大豆一起收割,到时候岂不是混在一起?”
“不会,农技员说海陆丰公司有几台收割机是可以分离大豆和小麦的,就算混在一起,也可以过筛。”
老黄听得惊疑不定:“这样高强度种植,土地真的没有问题吗?”
“好像不会,听说是这个大豆的功劳,只要三年后,让大豆烂在地里,每年加上一些发酵的有机肥,就可以保证农田的养分。”
其实他们杞人忧天了。
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仙豆大豆不仅仅会通过根瘤增加土壤的氮含量,还会疯狂吸收化肥之中的磷钾等元素。
而国内目前的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左右,剩下的60~70%化肥,一部分会沉积在土壤之中,一部分会随着降雨、灌溉而流走。
仙豆大豆在大水漫灌过程中,就仿佛抽水机,但是它不仅仅会吸水,还会吸收水体和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