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成熟的待收割大豆,这个时候的大豆叶片已经枯黄,加上富含植物油脂的豆子,一旦燃烧起来,绝对会一发不可收拾。
江淼将这些情况,和赵学用、罗永青等人说了一下,他们听完之后,也是眉头紧皱起来。
赵学用沉思片刻:“按江总的描述,生长期间的仙豆大豆应该问题不大,唯一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成熟后那一段时间,需要进行重点防火。”
“没有错。”江淼微微点头。
突然另一个研究员张同会,却目光闪过一丝精光,他提出了一个设想:“江总、赵站,从理论上来讲,空气湿度越低的地区,会自动吸取周边空气湿度比较高区域的水分。”
江淼愣了一下,他看向张同会,内心直呼对方真是脑洞大开。
“湿度阶梯?这确实可能会出现,只是这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赵学用说着说着,突然停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张同会则问道:“江总,仙豆大豆的叶片可以吸收水分,其叶片在凋零之后,是否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内的吸取作用?”
江淼已经明白对方的想法了,不过这一点他还真的没有思考过:“我并没有做过相关实验,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展开相关的研究。”
将脑海中的千头万绪捋一捋,赵学用说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项目有一定价值,比如这远距离输水上。”
张同会蹲下来,用手指头在地上的沙子中,画出了西辽河的轮廓路线图,他最后直指着辽河入海口处:
“必须在辽河入海口种植大批仙豆大豆,然后沿着辽河两岸向西辽河源头布局,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条湿度阶梯,就渤海的水汽通过这条湿度阶梯,源源不断输入哲里木市、红山市,甚至一路向西,可以经过浑善达克沙地,再沿着阴山北麓,将这些水分输入到乌兰布和沙漠等西北干旱区域。”
这个计划看似天方夜谭。
但是仔细进行分析计算之后,却发现该计划有很大的可行性。
原因就在于辽河入海口、辽河平原、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阴山北麓、乌兰布和沙漠,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湿度递减变化。
如果利用仙豆大豆进行合理的布局,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湿度阶梯,特别是东南季风主导的夏天,太平洋的温暖水汽会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推进。
而仙豆大豆形成的湿度阶梯,刚好可以进一步引导水汽西进。
赵学用提醒道:“这种布局可能有干扰整个东北亚的气候,我们需要慎重考虑。”
“确实会产生难以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