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担心着自家小人会不会战死,倒是忘了关注自家小人的学习情况,啧啧,这可是必须得关注的啊。
若是不好好学习,掌握新知识,觉悟新思想,那就永远无法打破旧制,走向新生。
就像王二、不沾泥、左挂子、李自成、张献忠这一类的明末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没有指导思想,他们拿起武器来反抗地主阶级的战斗,并不能算“革命”,只能算是“夺权”,待夺权成功之后,他们虽然改了国号,似乎是成立了一个新国家,但却只能采用旧制度。
他们只是把现在的地主杀光,然后让农民变成地主,再去奴役下一批农民,最终改变不了什么。
要改变这个循环,就必须得注入新思想才行。
李道玄长长地叹了口气,将注意力从他们身上移开,转向了“学井”,一群小孩子,正在王先生的面前背诵着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要从这些孩子开始么?那需要多少年?
他正想到这里,就见到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看起来很穷很穷的年轻男子,走到了王秀才的面前:“王先生,听说你找我?”
第121章 雕版匠来了
王先生精神一振:“呀,你来得正好,是我在找你。”
那贫穷男子看起来怂怂的,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李道玄几乎是一眼就判断出来了,他是才来高家村没多久的人,只有新来的才会是这样的精神面貌。
王先生开口道:“我听说你是个雕版匠。”
贫穷男子赶紧行礼:“是的,小人名叫肖大正,祖祖辈辈都是雕版匠。”
王先生:“住坐匠?轮班匠?”
肖大正一脸尴尬地道:“住坐匠……小人是……丢掉了户籍逃过来的,现在只是一介流民了。”
王先生同情地叹了口气:“住坐匠啊,那可真是难为你了。听说你刚来高家村,未立寸功,吃了好几天白食,想必你多少也有点心中不安吧?”
这话还真是说中了,肖大正来到高家村,立即得到了“匠人待遇”,三十二给他分配了匠井里的住房,发了米面盐油,让他生活无忧。
但是,这些东西吃着心里慌啊。
自己什么也没做,就吃白食,能不慌?
就怕哪一天,师爷突然跑来对自己说:“你什么屁用都没有,高家村不要你了。”
那可就完蛋大吉了。
所以肖大正这几天都诚惶诚恐,到处打听自己能干点什么,然后,他的好朋友罗腿毛,就把他推荐到王先生这里来了。
肖大正:“小人是真的心慌,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