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甚至已经超过了欧洲,看看现在达索公司,都在从东方进口平板缝隙雷达天线,乃至一些后期处理用的集成电路。
所以,东方人要搞预警机,还真可能搞得成!如果拿到了东方的技术……
“不可能,这东西是空军的天字一号工程,我现在多说几句都是泄密,怎么可能共享给你们,再说了,就算是共享给你们也没用,毕竟需要高精尖的加工技术,你们法国,甚至你们整个欧洲都没有,拿到了技术,你们也生产不出来。”
这句话说得顿时就有人不高兴了。
“秦总,我们欧洲的技术怎么会不如你们东方?”艾伦开口。
“那你们有0.35微米的芯片加工技术吗?”
“0.35微米?这怎么可能?现在能有0.8微米,就已经是最先进的了!”艾伦虽然是空客的工程师,但是电子技术方面也是懂得很多的。
现在,最先进的制程就是0.8微米!
当然了,东方或许更先进一点,不过,就算是先进,最多也是在捣鼓0.5微米的工艺制程,怎么可能一下子突破到0.35微米?这还让不让其他企业活了?
“没错,放眼全球,0.8微米技术是最先进的了,不过,这不包括我们,目前,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0.5微米工艺,目前正在研究0.35微米工艺,进展顺利,很快就能量产,所以……你说我们东方的技术和欧洲的技术哪个更先进?”
“我们比飞机技术!”
“可是,你刚刚说的不是飞机,是预警机的电子设备啊!”
艾伦没话说了,要说电子技术,的确东方最先进,这个真的没法比啊!
“不用说预警机的电子设备,哪怕就算是我们为c910客机研发的电子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比如说我们的惯导系统,整体大小只有一个墨水瓶大小。”
“你说什么?”
空客的技术人员再次震惊。
对飞机来说,惯导系统决定了航路是否正确,决定了自动驾驶是否能正确飞行,所以,几乎所有的客机都装备了先进的惯导装置。
不过,西方生产的惯导装置,个头足足两个砖头块大小,毕竟里面有陀螺,还有累加器等各种电路,整体封装在一起,和外界通过数据总线连接。
东方的惯导系统,居然只有一个墨水瓶大小,这怎么可能?
这也是去年获得的突破,有了这种先进的小型惯导装置,才能让无人机实现自主飞行,否则它就是个航模而已。
有了之后,无人机能用,客机也能用,战斗机照样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