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蹄上,这也是国内最常见的方式。
因为整个机构都是固定死的,所以,也没有调整能力。
这个自动调整臂,不需要用到高大上的电子技术,就是一些基本的机械元件,其中最重要的齿条、离合器、推力弹簧和蜗轮蜗杆机构。
当踩刹车的时候,推力弹簧和离合器组合,可以识别制动过程中的刹车间隙,而蜗轮蜗杆,一方面传递制动力句,另一方面在回位的时候自动调整,设计非常巧妙。
虽然这是西方六七十年代就具备的技术,但是国内一直没有,毕竟,司机都是半个修理工,平时勤快一些就可以了,不需要复杂的机构,越复杂,故障率就越高啊。
而在军车上,不在乎这些,在乎的是技术是不是够先进!
军车如果有情况,可能需要一口气跑几千公里,难道还得时不时地下来调整刹车?
太平洋集团又耍了一手绝活啊!大家伙就算是知道这东西的原理,也得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捣鼓成熟,在这个领域里,又落后太平洋集团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小环节,关键还是三大件!
想到这里,徐所长继续开口:“这车子用的什么发动机?”
“就是咱们常用的发动机,v6结构,三百五十马力。”
车头不是很大,v6发动机的长度比l6的小几乎一半,这也是太平洋集团可以选择长头布局的原因。
众人松了一口气。
“变速箱呢?”
“祖传的amt变速箱。”
大家伙更是松了一口气,居然还是amt!
咱们上的可是带液力变矩器的at变速箱,艾利逊的七挡变速箱,怕不怕?
黄河厂的人却是首先反应了过来:“你们在竞标成功的重卡里,已经用了at自动挡,移植到中卡领域里应该很容易才对啊,你们为何没这么做?”
“因为我们认为没这个必要,我们的amt自动变速箱已经能很好地适配五百马力以下的发动机,寿命长,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最关键的还是,动力传递直接,不会损耗。”
哪怕开个家用车,at变速箱的也会比手动挡增加百公里一升的油耗,原因嘛,当然是at的液力变矩器传递效率低!
大家伙虽然用的都是350马力发动机,但是用at变速箱的,传递到变速箱上,可能就剩下了三百马力,而太平洋集团的车子,还是原来的动力水准!
众人的心凉了半截,特么的,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太平洋集团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