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嫁过来的弟妹开口,这实在是太操蛋了。
朱老太太脸色也是微微一变,她当然也希望她的那些孙子孙女们有出息,不用留在村里耕田种地,但她这大儿媳实在是没眼力劲,这事就不能再等一等,或者先跟阿杰商量一下吗?
直接就朝刚嫁过来几天的小儿媳开口,这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朱二哥有着和大嫂同样的想法,现在见大嫂愿意打头阵,他也就不急了。
朱二嫂看了大嫂一眼,她没有大嫂这么厚的脸皮,人家才刚嫁过来几天呢,就开这样的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朱旺和朱盛兄弟是既期待又不好意思,他们也觉得母亲的做法有点急了,而且问的对象应该是满叔而不是满婶。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邓允珍虽然觉得大嫂提出的要求有点突兀,但她刚嫁过来几天,对于朱大嫂的性格与为人并不了解,反正到目前为止,朱大嫂在她面前表现得还是挺热情的。
所以,邓允珍闻言也没有多想,回答道:“大嫂,给侄子侄女们安排一份工作,对于我来说确实不难,但我其实不建议他们到县城工作,因为县城的工作工资都不高,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块钱。
与其到县城工作,还不如到广东那边打工呢,那边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能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现在已经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了,博白县去广东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虽然没有夸张到每条村都有人去广东打工,但每个乡镇都有人去广东打工那是肯定的。
不过,由于不少去广东打工的人,对于收入都“藏着掖着”,没有公布出来,因此这个年代也不是谁都知道去广东打工的工资会有这么高。
一直到九十年代后,广东那边的高工资才在博白传扬开来,然后引发了大规模去广东打工的潮流。
可以这么说,九十年代的博白农村,只要不读书了,又还没结婚的,不管男女,有没有满18岁,百分之九十九都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到广东打工了。
甚至就是已经结婚了的,只要没有孩子的拖累,也都会去广东打工。
现在距离大规模前往广东打工还有几年时间,而山心村这边很显然就不知道去广东打工会这么赚钱。
因此,听到邓允珍这么一说,朱大哥朱大嫂、朱二哥朱二嫂以及朱家的一众小辈,都是大吃一惊。
朱大嫂满脸惊讶的问道:“阿珍,你说的是真的?去广东打工,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邓允珍微笑道:“这当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