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的话,那说服村里一些渔民加入,想来是没多大难度的。
“技术支持那是肯定的,没有相关专家的指导,我也不可能让大家盲目搞养殖。”
邓允衡道:“至于资金,现在银行信贷收紧了,想要贷款的难度比以前高了很多,不过我要是推动这个产业发展,那肯定会努力争取银行信贷的支持,问题应该不大。”
邱永年道:“那等我回去了,就跟我父母还有村里其他渔民说说这个事。”
邓允衡笑道:“也行,那你回去跟你们村的渔民都好好聊聊这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反应,愿不愿意搞这个对虾养殖,如果愿意的话,除了资金与技术支持,还有什么需要县里帮忙的?”
邱永年点头道:“好的,我回去跟大家商量好,然后再把结果告诉二哥你。”
就在此时,饭店开始上菜了。
主菜自然是邱家兄弟带来的鯃鱼和冬蟹(带鱼易死,现已改成冬蟹)。
都是清蒸,这是最能吃到原汁原味的做法。
鯃鱼前面已经介绍过,能被福建人排为第一,也受到广东人的推崇,这味道自然不需要多言。
而冬蟹越冷越肥,蟹膏又厚又鲜甜,蒸熟后什么蘸料都不用,直接吃就能鲜到骨子里。
邱家兄弟虽然是渔民子弟,但这些也不是随时都能吃到的,而且就算是能吃到,那味道跟现在比也差远了。
毕竟他们母亲的手艺跟人家饭店的大厨确实是没得比,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的人烹饪,哪怕只是最简单的清蒸,火候不一样味道也会有极大差异的。
这一顿饭,吃得三人都非常满足,也就邓允衡下午还要上班,否则再喝上两杯,那就更完美了。
吃饭的时候,邓允衡和邱永年也一直围绕对虾养殖的事在聊。
等饭吃得差不多了,两人也聊得差不多了。
邓允衡结账后,便对邱家兄弟说道:“我带你们到县政府家属院去认认门,下次来找我的时候,我如果没有上班的话,可以直接到家属院找我。”
邱家兄弟闻言都惊喜的应是,能够到领导家认门,这是亲近的表现。
回到家属楼,邓允衡请邱家兄弟进去坐了会。
几分钟后,邱家兄弟才提出告辞。
然后,邓允衡便拿出一包两斤左右的桂圆肉,递过去道:“邱同学,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桂圆肉,配以沙参、玉竹跟肉骨头一起炖汤,味道非常好。以红糖伴桂圆肉煮鸡蛋的话,是产妇或病后体虚气弱者最理想的滋补食品,你们拿回去尝尝。”
邱永年连连摆手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