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跟老三聊起了家常。
聊了两三分钟,又把电话递给老四邓允华,也是聊了两三分钟,才挂掉了电话。
邓世荣笑着对长孙女道:“小冬儿,你在这等爷爷,爷爷回去给你三叔做一些牛巴罐头,还有弄一些灰水籺,等爷爷上来了再带你去京城玩几天。”
小冬儿点头道:“好的,爷爷。”
……
次日,邓世荣便坐车回到了博白县城。
灰水籺这种博白人过年必备的东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
而整个那耶邓氏谁家做的灰水籺味道好,邓世荣自然是一清二楚的,现在距离过年只剩下半个月,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邓世荣要亲自做牛巴,就没有时间赶回老家去做灰水籺了。
于是,他一个电话打回去,让擅长做灰水籺的那户人家,帮忙做三四十个灰水籺,并让他们做好真空包装。
然后,他留在县城做起了工艺极为繁琐的牛巴。
想要做出味道绝妙的牛巴,那从选材到制作加工都极为讲究。
首先是选材,必须要选当地的黄牛品种沙牛,这沙牛要以当地水稻、玉米、薯类、甘蔗作物的秸秆为补饲草料,年龄必须是两年以上五年以下,体重不低于四百斤。
而且牛要在夜间屠宰,屠宰后6小时内必须加工,不得冷藏。
生产工艺如下:
原料肉→清洗整理→挑选→晾干→切片→烘干→水蒸→油炸→煮焖→沥干→整形→罐装→杀菌。
邓世荣忙了整整两天,一共做出了一百罐味道极佳的牛巴。
同时,托村民做好的灰水籺,也随着族里的大客车运送上来了。
等邓世荣带着这些东西回到南宁的时候,才过去了三天多的时间。
邓世荣留下一半的牛巴以及十个灰水籺,然后给三儿子打了个电话,就带着小冬儿一起坐飞机直飞京城。
这飞机票,自然是托薇薇的舅舅帮忙买的,在国内想要个人自由购票,还得再过几年才能实现。
这次京城行,邓世荣没有兴师动众的带领儿女们一起。
一来是二儿媳已经是孕后期了,需要时刻有人在家照顾。
二来是这个时候京城实在太冷了,对于习惯了广西气温的人确实不太友好。
三来是冬子的成绩没达到要求,肯定不能破例让他跟着去,否则想激起他的学习劲头,就更加困难了。
……
京城。
离财政部不远的一家大饭店,邓世荣开了间房,和小冬儿进去休息。
进入房间,一股暖气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