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随着中美进入蜜月期,留学生交流的活动也如火如荼展开。
不过此时双方互派的留学生人数仍非常有限,在中国这一侧,竞争格外激烈,单是英文考核这一项,便刷掉九成九的申请学生。
这年秋天,有三十二个幸运儿披荆斩棘,于千军万马中跨过独木桥,获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北大包揽了其中的八席,而这八人中,又仅有两人来自北大经济系,一男一女。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将他们拉扯到一起,即使女孩比男孩大三岁。
他们同校同系,学的是一样的东西,有相同的话题,连在飞机上的座位都被安排在一起,更命中注定的是,他们还被美国同一所大学录取——哈佛。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命运羁绊,很难让人不产生一些友谊之外的东西。
两人间有过半年堪比童话的时光。
在那所著名的学府里,他们每天结伴去上课,下课后一起吃饭、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互相探讨印证着学科中的难点,两人的学问都是突飞猛进,在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双双拿到a。
别说同学,即使是带他们的教授,都认为两人是天作之合。
他们每天至少有八小时待在一起,好像徜徉在知识海洋里的一对比翼鸟,原本还可以更久,他们互相发现在一起学习根本不会觉得累,有种神奇的魔力消解着疲乏,哪怕硬啃着最晦涩的学问,也是如此的快乐,他们惟愿多学几个小时,多一些陪伴……
不过女孩需要打工,挣取必要的生活费。
男孩暂时不用,出国前睡在下铺的好大哥,给了他一沓富兰克林,节省点花,足够他开销好几个月。
男孩对女孩说:“要不咱们一起花这些钱吧,等用得差不多,再一块去打工?”
女孩坚决不同意,她笑着对男孩说,让他抓紧时间学习,白天得闲了,她有不会的学问再请教他。
男孩又说:“那我陪你一块去打工!”
女孩还是不同意,刚到哈佛其实是很难的,他们的英文水平远达不到对新鲜的经济学术语完全理解的程度,甚至是教授们的语速过快了,他们有时都听不懂,他们需要学习和补充的知识太多,必须争分夺秒,才能尽快适用一切,不落下学习。
女孩终究大三岁,男孩刚满十八,她总能逻辑清晰地说服男孩。
男孩无奈听话,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关系到两个人学业,在没有女孩陪伴的晚上,仍然埋头苦学。
那個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