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还有外面的人们,探讨来探讨去,无非只是想获得一个答案——李建昆的存在,对于我们的社会而言,是有益还是有害的。”
礼堂里,不少人脑袋点得犹如小鸡啄米。
大师就是大师。
一语中的。
陈岱荪不紧不慢地说:“其实吧,我私以为,犯不着那么宏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毕竟,现阶段的许多事,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不妨把视线集中在李建昆这个人身上。
“他有钱没钱,这不是重点。
“刀在有些人手上,能成凶器,在有些人手上,能成救命的工具。”
“重点在于,他干过些什么。
“然后,你们再决定他的去留。
“他已将这个决定权,交给大家了。”
言尽于此。
陈岱荪的话,引得在场众人集体沉思。
现在各大媒体,几乎已将李建昆扒个一干二净。
这个人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我国的芯片事业,确实砸进去了天文数字。
而他在国内挣钱的买卖,其实不算多。
大头只是个bb机,不过bb机,又何尝不是一个高新科技,极大程度方便了人们之间的通讯。
他干过什么坏事吗?
假借外商身份,在特区合资办厂,发展芯片科技,算吗?
如果不算,这么多媒体报纸上,还真没曝出过其他的。
……
……
经过几天的喧嚣之后。
从首都的报纸开始,陆续出现一些这样的新闻标题:
《他做过这些贡献》。
《何不将他当成正常人看待,没有实质意义上犯过错的人,难道有罪吗?》。
《不妨且看看》。
《我们需要李建昆》。
……
……
娘娘庙胡同的李宅里。
李建昆好几天没出门了。
此刻,坐在院子里的暖阳下,闭着眼睛打盹。
旁边,李云梦两条大腿并在一起,其上放着厚厚一沓报纸,双脚又呈八字,用银铃般的声音朗读道:
“……李建昆参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四代光刻机,并在半导体技术、设备和材料领域,牵头创造出多项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正需要有商业才华的人……”
“……如果万元户值得批红表扬,亿元户又要用什么逻辑来唾弃……”
“……凭什么我国,就不能拥有世界首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