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仰面直视天子是很失礼的,但荀彧已顾不了这么多,只想再好好端详一下这个年轻人,仿佛要把十几年的感慨和愧意化作目光,远远向他投去。天子刘协如今三十二岁了,蓄起了修长的胡须,他已是六个皇子的父亲。圣人有云“三十而立”,不过这位天子莫说实权,连自由都没有。或许他能拥有锦衣玉食,而且毕生都不会为生计发愁,可这并不能使刘协感到满足,荀彧太了解他了。自曹操迁都以来,荀彧一直守候在他身边,并与侍中荀悦一起入宫侍讲,教天子读书——没人比荀彧更清楚,刘协是一个多么仁慈、多么贤明的可造之材。他本可以成为一代英明有为的君主,本可以乾纲独断,本可以挽回人心重整天下,本可以引领汉室走向复兴之业……但到了今天这步田地,一切都不可能了。
董昭再次提出恢复禹贡九州之议,但这次与七年前不同,他背后有曹操全力支持,这是谁都抗拒不了的。荀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依旧竭力反对。因为事态越来越清楚,恢复九州不过是第一步,九州一旦恢复,曹操立刻便会恢复五等爵,进而谋取王公之位。
从地域上看,九州中不存在幽州与并州,毫无疑问这两个州都将并入冀州,成为曹操直接控制的领地。但事情绝不仅仅扩大地盘这么简单,《汉书》有云“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为五”,九州制的恢复与五等侯似乎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恢复九州只是设立五等侯的前奏。所谓五等侯,即公、侯、伯、子、男,而大汉实行的却是王、侯两级爵位。
汉高祖剪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规定非刘姓宗室不得封王,王国辖境相当于一郡。有功之臣只封侯,功高者为县侯,食一县封邑,小者为乡侯、亭侯;另有关内侯,有食俸而无具体封国。公爵一级虽然也存在,但只是象征性的。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封周朝后裔姬常为卫公、殷商后裔孔安为宋公,卫、宋两国实际被视为汉宾,封国等同一郡。在大汉四百年历史中,唯一一个有实权的公爵就是安汉公王莽,而且他也曾改十三州为九州,结果连汉室的江山社稷都篡了。如今曹操这一系列步骤,岂不是明摆着要走王莽的老路?
汉室天下岌岌可危,通过关中之战曹操稳住了阵脚、重振了声势,他篡夺汉家社稷的脚步已越来越快。一旦他恢复九州,超登公位,不但官位远迈百官,就是爵位也绝无仅有,汉天子还坐得稳吗?出于对汉室天下的维护,对傀儡天子的同情,也出于对曹操最后的感化,荀彧决定横下心来“打这一仗”,不惜一切代价阻挡曹氏崛起。
经过几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