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德意志、东瀛、高丽……
极端情况下,人家哪怕是不用任何一家外国的供应商,也能把车造出来。
当然了,这里指的是l1供应商。
你要是深入到l2层,甚至是l3、l4层构成件,那就涉及到原材料、芯片等电子元器件,这肯定是不可能100%在一个国家内全部搞定的。
“国内的汽车企业已经非常多了,不过我觉得他们都不值得期待。”
“掌握了国际领先的动力总成技术和零部件技术的南山集团去造车,我觉得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方思思自然也是很懂谈话的。
先不说她这话本身就是事实,哪怕不是,她也能找到很多切入点去夸奖星辰汽车。
两个人在一起,要和谐的相处,肯定是不能天天盯着对方不好的一面。
“造车看起来很简单,要造出来不是那么的难。”
“但是要造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生产一辆车也很容易,但是生产1000辆,10000辆,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星辰汽车的造车项目正式启动之后,我才深刻的感受到造车,特别是造好车的困难了。”
在下属面前,曹阳肯定是不适合在那里讨论困难,讨论自己有多大的压力。
但是在方思思面前就不一样了。
该吐槽的还是可以吐槽。
“你说的没错,汽车产业能够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肯定是有人家的一些独特门槛在里头。”
“像是美利坚,也就只有三五家汽车企业,德意志也是差不多,法兰西和高丽就更少了。”
“但是我们华夏如今却是至少有100家各种各样的车企吧?”
“星辰汽车面临的竞争局面,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想要脱颖而出,比如也要做出跟其他车企不一样的动作才行。”
“不过你们掌握了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单单这一点,我觉得就已经比国内其他任何一家车企要强了。”
方思思这话倒也不是单纯的在那捧场,而是心里话。
不管是老牌的春城汽车,还是同样被寄以厚望的西风集团,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的技术积累,跟南山集团都有巨大的差异。
哪怕是一直在努力开发属于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的长城汽车和奇瑞汽车,水平跟南山也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你说的没错。”
“不过现在一个生产资质就卡在面前,搞得我们还要去找区里和羊城各级部门去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