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必要继续说太多了。
后面大家交流了一下华强厂跟各个客户的合作情况,以及各个客户未来的一些新车型规划的情况,这一次的会谈就结束了。
“潘总,热冲压成型生产线相关的设备,最近几年要充分的考虑产能需求,我估计未来三年国内至少会有20条以上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投产。”
“这是一个超过10亿元的大单,可不能让那些进口设备厂家把钱挣走了。”
送走郭书银,曹阳立马就把潘金兴叫了过来。
作为热冲压成型行业背后隐藏的大佬,南山设备在汽车行业内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了。
之前只是在prg压机和trf压机方面名声比较响亮,后面在机床上面也打出了名气。
现在成套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以及电池生产线、碳纤维生产线等的开发,南山设备已经算是华夏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了。
再过几年,这个之一也可以去掉了。
“曹总,我感觉您这个预测可能还是太谨慎了。”
“由于这几年各种碰撞测试相关的营销很是火热,然后提升车身强度需要的成本又不是特别的多,所以各个主机厂对使用热冲压成型零件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哪怕是一向保守的东瀛车企,比如羊城本田,也都在检讨下一代车型开始导入一部分的热冲压成型零部件了。”
“这种情况下,未来三年新增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别说是20条了,也许翻一番都不止。”
潘金兴作为南山设备的总经理,对于设备行业相关的变动,显然有着更加敏锐的嗅觉。
反倒是曹阳受到脑海中残留印象的影响,觉得热冲压成型零件的使用,哪怕是比前世加快了,也不会快到那么夸张的程度。
原本的历史,2007年的时候,整个华夏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也只有本特勒的两条吧?
哪怕是到了2010年,加上海斯坦普和卡斯马等正在修建的,也还不到10条。
但是现在呢?
只是羊城华强厂就已经有6条热冲压成型生产线在量产之中了。
春城四环厂、春城冲压厂、西风模冲的热冲压成型线,也已经投入到生产之中。
本特勒更是在筹备修建第三条热冲压线。
而卡斯马和海斯坦普的产线,明年也可以投产。
可以说,这个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后世2013年左右的水平了。
这种情况下,未来三年还会再增加40条热冲压成型生产线,还真不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