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上对于这一次的院士增选结果也是有不少相关的讨论。
南山系的企业新增选了三名院士,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一门七院士的格局,这自然是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启明星科技的赵思宇成为院士,这是名至实归啊。”
“这个赖远鸿是不是就是之前美利坚和东瀛在光刻胶上搞事的时候,主持突破了光刻胶技术的那位?”
“虽然这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是南山出品,必属精品,南山系的专家,自然也是如此。”
“总共100来名增选院士,南山系就有3名,还是很厉害啊。”
“一个集团就有7名院士,大部分大学都没有那么多的院士吧?”
“两次增选就有了7名院士,再过几年南山系岂不是有十几名院士了?”
“南山系的企业,那些技术专家是真的专家!”
“为什么曹阳没有去参加院士增选呢?我觉得他完全有资格啊!”
“支持楼上的,曹院士走起!”
……
大部分人对南山系这一次在院士增选的事情上的表现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些院士所在的企业,员工们也都很积极的转发相关的内容。
最终南山系一门七院士的新闻,也快速的登上了热搜。
“连部长,你有没有考虑去深城大学挂个客座教授的名头?”
“到时候下一次院士增选的时候,我们公司可以联合深城大学一起把你推出去,看看能不能顺利的当选为院士。”
这几年华威是没有安排人去参加院士选举的,不过看到南山系的企业在这方面成绩如此显著,徐军也有点心动。
虽然它们只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如果有员工获得院士的头衔的话,肯定是没有坏处的。
“我这些年都没有怎么发表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也主要是公司内部的成果,去评选院士的话,很难成功吧?”
作为华威的技术专家,连志田要说对院士这个头衔一点兴趣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弱势。
院士的名额每次增选就那么一点点,这一次的100名左右已经算是多的了。
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很想要成为院士,这个竞争绝对是非常激烈的。
除了你的水平要够硬之外,资历和关系有的时候也是很重要的。
而这方面的内容,连志田都是比较薄弱的。
“你好歹也是985的博士,如今又是我们华威的高级专家,相关的成果也有一些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