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德华·威腾,他并不担心自己的想法被冒用。
不仅仅是因为威腾是他的导师,更是因为这种理论上的东西,即便是被盗用了,也需要面对全世界学者的提问。
如果无法逻辑自洽的解释其中的问题,那么必然会遭遇到其他人的质疑。
“你的意思是,在由明物质构成的宇宙中,由希格斯机制对称性破缺创造的质量可能了占据总质量的80以上%。而剩下20%的质量才是由夸克手性对称破缺引起的?”
电话中,威腾皱着眉头询问道。
这一想法,可以说和目前物理学界的主流观点几乎背道而驰了。
质量的起源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是物理学出现至今物理学家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难题。
如果要解释这个问题,那么需要简单的了解希格斯机制、强相互作用与量子色动力学这三大理论。
根据目前的观测,宇宙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普通物质和暗物质。
暗物质暂且不提,目前人类对其的观测近乎于无。
而普通物质的质量主要来源到底是什么,则是物理学家一直都在探索的方向。
在当前物理学界,质量的来源主流理论是希格斯机制和强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
众所周知,宇宙中可见物质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其中的核子。而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根据夸克模型,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构成的,而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上夸克)和两个d夸克(下夸克)构成的。在对撞机修建出来后,物理学家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发现u夸克和d夸克的质量分别为3mev和5mev。
这就和标准模型中要求费米子是没有质量相悖论了。
而为了解释理论和实验的不符,希格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希格斯机制,引入了希格斯粒子这一‘上帝粒子’。
在理论中,希格斯粒子与费米子的相互作用赋予费米子额外的质量。
而2012年,希格斯粒子在粒子对撞机上被发现,也由此证明了希格斯机制的正确性。
但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希格斯粒子与费米子的相互作用赋予费米子额外的质量,在质子中仅占据百分之五。
而剩下的95%,来源于夸克和胶子的相互作用和各自的运动。
换言之,能量与质量在其中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正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的基础观点。
这就是量子色动力学和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