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几十米的会场,他几乎见到了欧盟几十个不同国家的高级政要领导,收到的名片口袋中都快塞不下了。
总算是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徐川长舒了口气,感慨道:“这群人也太热情了吧。”
跟在他的身边,华国驻英大使范素华笑着开口道:“主要还是因为您的到来。”
徐川耸了耸肩,道:“我只是顺道过来看看的。”
闻言,范素华哈哈笑道:“但你的出现,光是站在那里就已经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了。”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在会场中环视了一圈,感慨着说道:“不得不说,以前或者说几年前,这些欧洲佬对咱们可没有这么热情,这一切还多亏徐院士您啊。”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廉价且清洁的能源让华国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科技、经济、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全都实现了跨越式的腾飞,而且至今仍然尚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光是gdp,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就从2021年的117万亿rmb飙升到2024年的198.87万亿rmb,接近翻了一倍!
如此夸张的涨幅,欧洲各国岂能不眼红。
再加上他们在航天领域展露出来的实力,以及对月球的开发和火星的探索,使得华国已经领先了全世界一大步。如果说在不管怎么努力都难以跟上的情况下,换种方式,改变双方的关系,展现出友好的态度去开展合作也是另一种选择。
毕竟总不能再过十年,华国都开始大规模的移民月球和火星了,他们还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连口汤都喝不上吧?
峰会的进展很快,在各国高级政要领导上台完成了发言后,站在舞台上的便是徐川。
他是第一个以个人身份或非官方身份站在舞台上的学者。
当徐川站在舞台上的第一时间,台下一排排的摄像机便纷纷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而坐在前排的各国领导官员也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交谈,看向了舞台,想要听听这位近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二十一世纪初人类文明发展的的伟大学者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看法。
伸手调整了一下话筒,徐川向着台下的听众微微点头,接着清了清嗓子,用四平八稳的语调开口说道。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以一名学者,也以一名科研人员的身份来向全世界表达自己对于科技与人类发展的看法。”
“在2018年,也就是八年前,当我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我曾在诺贝尔讲座上表达过我对于一个文明未来的看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