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广州,而不是身在河仙。
怎么这广州,已经允许泰西夷人到处乱跑了吗?这些夷人比特么河仙还多。
“多好的牛马啊!”
康良保在震惊的时候,他身边一个穿着青色直身,勉强扎了一个发髻的读书人正跟他一样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身体,要是买一个回去种地,怕不是得一个当两个人使。”
康良保这才发现,这个读书人正眼馋的看着那个金毛子身后的高大黑奴,原来他口中的牛马不是真牛马,而是指那些昆仑奴。
熟知这玩意的康良保脑袋甩的跟拨浪鼓一般,“这位兄台,那你就错了,这些昆仑奴可笨了!
别说种地,他们连打铁都学不明白,吃的还多,只适合搬货,听说还有些金毛子把他们运到什么北美洲去采。”
青衣士子听到康良保这么说,又看了看他打理的很干净的平头,不禁眼睛一亮。
“先生这么熟悉,莫不是从兴唐省来的?在下姓陈,韶州府曲江县人。”
在现在的大虞,短头发不奇怪,但是会剪这种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又有些好看的平头者,大部分都是从南洋来的。
据说是皇帝发明的,很多人直接称呼为四海升平头。
一个冷知识是,印象中来自西方的平头,现在还不存在,因为西方人此时的头发也不短,光头的有,但这种打理的很干净的平头没有。
这种发型,实际上是慢慢从军队中演化过来的,很难说清起源何处,何时开始大流行的。
而在此时的中国,平头这个词也早已出现,但指的是一种百姓日常用的头饰,就是用一块布裹一下的那种,所以也有平头百姓这个词。
因此,莫子布把这发型给搞出来后,又因为方便很快在广大百姓中流行,于是他们给这种发型起了个名字叫四海升平头,简称升平头,认为是皇帝的发明。
甚至于在很多欧洲人眼中,这种升平头是目前中国人的显著特征,他们还以为这还是中国的传统发饰呢。
而从南洋回来的康良保听面前这个读书人自称是从韶州府曲江县来的,也诧异的瞪大了眼睛,因为韶州府现在还名义上在满清的治下。
陈姓读书人知道康良保在诧异什么,他摆了摆手。
“鞑子早就在韶关府呆不住了,从上面的士绅吏员,到下面的衙役、民壮,没一个听鞑子的。
两个月前有洪门的兄弟一闹,鞑子就全缩回湖南去了。”
“哦!”康良保点了点头,“在下康良保,兴唐省嘉定府人士,原本在嘉定开了个小小的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