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剧,其实在安西军回国,唐廷放弃西域时,就已经种下了。”
什么是王道?
它其实并不是所谓德政、仁政,而是准则。
小到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大到国家国家体制建设,这些统合起来才是王道。
推行王道,教化蛮夷,其实就是要蛮夷按照汉家的准则,从个人心性到社会和制度,都向汉家看齐。
后世以美利坚为首的西方,他们推行的那些所谓自由、民主、人权、选票等等,虽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双标,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实现,但这确实是王道的一部分。
“还好现在还来得及,咱们回来了,这些河中蛮夷,很快就会接着继续沐浴在我中华的王道之下的。”有人踌躇满志的说道。
“不用,用不着了!”不过很快有人出来否决,京营扬武军统军,皇汉将军董金凤笑着走到前面来。
“我汉家在河中丢失文化高地已经快一千年了,还要来推行王道扭转,未免太慢,不符合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所以,相比起文火慢炖的王道,我们更应该用烈火猛油的霸道,有那循循善诱的时间,不如用刀剑火铳来超度他们!”
“董将军,这河中数百万人,就是一只老鹅,不用文化慢炖,是咬不动的。”
哪怕是已经定下了基调,但就是在西军内部,也还是有人不赞同董金凤的屠杀政策。
当然,这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大虞军队真要全是嗜血屠夫,这国家那就麻烦了。
是以还是有一些人主张慢慢来,不要遇到什么事,就直接上最粗暴的手段。
董金凤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话,他嘿嘿一笑,“董某人胃口好,西军的儿郎胃口更好!
樊哙鸿门宴上还能吃得下生猪肉,如今优势在我,猛火滚油炸的鹅肉,怎么就吃不下去了?”
李献文轻轻咳嗽了一声,把屋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他拿出大元帅和大王的威势,沉声说道:
“平定河中的方略,是本王拟定的,从始至终就不曾更改,诸君当以此为目标,同心戮力,其他的就不要多说了。”
说完,李献文看了一眼二儿子李兴泰。
李兴泰看到老爹的眼神,立刻站到董金凤身边,对着屋内大小军将官吏吼道:
“陛下仁德,是以愿意怀柔远夷,但我们这些亲临第一线的,当知道这已经是不可完成的事情。
作为国家的栋梁,身负陛下与国民的期望,要有担当,要有为子孙永除忧患的决心。
我李兴泰再次告诉各位,自今日起,再有三心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