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个汉’则是指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亦传位十二帝。此睦轮回,命中注定。丞相唯有迁都回长安,方可化险为夷,无忧无虑啊!”
董卓听完李儒的解释,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连声道:“若非文优提醒,本相还悟不出其中深意啊!童谣寓意意,此乃数使然。好!即刻星夜回师洛阳,商议迁都之事!”
然而,李儒却连忙劝阻道:“且慢,丞相。汜水关下尚有袁绍领兵在此。若是我等贸然撤退,敌人前来追击,必将陷入溃败之境。届时,还如何从容迁都?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细细谋划才是。”
董卓闻言,一拍大腿,急切地问道:“那依文优之见,该当如何是好?”
李儒沉吟片刻,道:“主公,此次迁都,速度必须要快。不论是皇帝还是大臣,皆需用兵胁迫,一并掳走。主公可星夜启程返回洛阳。至于汜水关,可留李傕、郭汜领兵二万先行固守三日,而后撤退。再令温候吕布领兵一万,在路上设伏。若是敌人追击,伏兵尽出,必可大败敌军。如此安排,至少可为我等争取五日时间。至于轘辕关那边,亦可如法炮制。”
董卓闻言,沉思片刻后道:“汜水关如此安排,本相无异议。可是轘辕关那边,只有牛辅二将驻守。据探马禀报,轘辕关那边是张固和公孙瓒领兵。前番大战,你也亲眼所见,张固手下有黄忠这等猛将,还有使双戟的勇士。公孙瓒手下亦有黑脸使长矛、红脸使大刀之人,皆是勇猛无比。本相担心牛辅难以抵挡。这样吧,命杨奉、张济领本部将士前往虎牢相助,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闻言,躬身行礼道:“丞相深谋远虑,令人敬佩。不论是杨奉手下的徐晃,还是张济的侄儿张绣,皆是勇猛过人。不过,为保万无一失,在下建议再遣温候手下张辽、高顺前往助战。如此安排,必定能让敌人望风而逃,我军则可从容迁都。”
“就依文优之见!”董卓闻言大喜,随即大喝一声,“来人,为本相着甲!撤兵回师洛阳,共商迁都大计!”
话音刚落,便有传令兵骑上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奔赴各营传达命令。一时间,汜水关内如同煮沸的开水般喧嚣起来,将士们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离。
……
在与公孙瓒的那场纷争过后的次日清晨,张固便携着黄忠与郭嘉,踏上了前往公孙瓒大营的征途。而赵云,则被张固安排在了自家大营,静候佳音。
沿途之上,郭嘉的目光始终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终是忍不住向张固发问:“主公,嘉心中有一疑惑,一直难以释怀,还望主公能够指点迷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