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骂街而已。
这次有人能出口恶气让对方吃瘪,丁高恒高兴还来不及。
刚刚提起这件事,也只是为了再乐呵乐呵。
如今乐完了,自然也该回到正题。
于是,他重新恢复了严肃的脸色:
“盛京那边的情况,还顺利吧?”
“一切顺利。”
常浩南也收敛了表情:
“歼11b的试飞,当然还有涡扇10设计定型之前的最后阶段测试都在按照时间表进行,我们目前已经冻结了涡扇10a的技术方案,除非再发现什么特别要紧的问题,否则就将按照当前技术状态进行批次量产,直到完成生产定型后,再转入正式量产。”
“至于一些最近才完成研发,或者仍在研发过程当中的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改进型涡扇10c上面体现。”
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
这是很多项目为了保证足够快的迭代速度而设立的标准。
虽然这个原则是由于成为一句军工口号而广为人知,但实际上,大部分军品的迭代速度并不满足这一要求。
至少在90年代末这会还不满足。
不过,在常浩南的带领下,航发这块,确实是做到了。
比如现在,就是量产涡喷14,研发涡扇10a\/b,同时规划着涡扇10的深度改进型。
“很好。”
丁高恒满意地点点头。
在他的印象里,常浩南每次带回来的消息似乎都是这样。
略显枯燥的顺利。
当然,他宁愿永远这样枯燥下去。
“还有什么需要组织上提供的帮助么?”
有这样一个部下,丁高恒的职责就成帘好一个保姆。
“还真樱”
常浩南倒也不客气:
“按照计划,歼11b的主要武器之一会是霹雳13,就是那种用r33导弹的弹体,换上我们自己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对空对地两用导弹,不过要想测试出这种导弹的极限性能,就需要一架预警机的协助,至少给载机提供一个大致的目标方位。”
而且测试空对空反辐射功能也需要一架真正的预警机做靶机。
当然不可能真打下来,而是在确认导引头正常工作之后再让导弹自毁。
不过这事听着还是有点风险,所以常浩南暂时没敢和丁高恒。
怕把老同志给吓着。
“所以,空警200的研发进度最好能加快一些。”
常浩南道。
加快研发进度,光喊两句肯定是没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