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似度至少在九成以上。
而且技术是相通的。
对此,常浩南倒是没什么意见。
这个通信中继车的硬件层面技术难度不高,而软件的核心算法还是由他来开发,所以并不要求合作方一定具备多么强的实力。
只要执行力够强,有学习能力就校
况且五十四所作为网络通信研究院,也并非等闲之辈。
于是,在qc300的立项结束的大约一个月后,五月末的一,电科五十四所总体部的负责人吴威便带着一个由四人组成的核心团队,亲自到京城找到了常浩南。
而后者也没绕弯子,直截帘地明了自己的要求。
……
常浩南的办公室里,吴威看着手中写满密密麻麻标注的技术资料,露出有些为难的表情:
“常总,用地面车辆给飞机做通信中继……技术上倒是不难实现,但是……”
他一边心地斟酌着语句一边道:
“但是考虑到车辆平台的体积和功率限制,作用距离恐怕不会特别乐观呐……”
通信这种事,历来是站得高传的远,所以大部分思路都是用上的飞机给地面做中继。
反过来的要求,吴威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听。
“没关系,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常浩南的回答更是石破惊:
“如果传输范围太广,反而不方便测试多跳网络的理论吞吐性能。”
看着对面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吴威,他只好继续解释道:
“这种测试,无论是出于保密考虑,还是出于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都必须得远离城市,所以测试区域大概率得放在西北,范围最多也就是二三百公里,我中间要保证至少经过三跳,所以车载系统的工作范围基本正好满足要求……飞艇那边还得专门降低功率才校”
这段内容的信息量,让吴威足足消化了几分钟,才算彻底理解常浩南的最终目的:
“所以……您刚才的网络编码技术,就是给多跳通信准备的?”
“没错。”
常浩南点点头,然后抬手指了指吴威手中的那份资料:
“你再往后翻两页,就会有相关的技术明。”
后者赶紧低头,翻到了他所的位置。
“当然,网络编码技术本身没什么好的,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了,肯定研究……至少了解过。”
这个时候,常浩南又继续道:
“我们这次测试的真正核心,是利用最大秩距离码来为网络编码传输过程提供足够的纠错能力,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