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然后在电脑前面坐定。
一看就是大半。
连午饭都没吃。
而当他再次抬起头的时候,早已经把原本仔细斟酌的想法扔到了脑后:
“常院士,按照您之前的法,应该是想要在太空探索领域应用这项技术?”
常浩南一听这话,就知道对方是准备干货了,当即点头:
“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的标准组合虽然技术成熟,但在供电能力和使用寿命上都存在缺陷,而且太空环境中也并不是总有足够的光照……长远来看,聚变能当然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但是在此之前,仍然需要更加可行的技术,来帮助我们等到可控核聚变实现的那一。”
“而在太空中烧开水显然是不现实的,同位素电源的发电能力又太弱,驱动一个机器人或许还可行,但不可能给一个太空设施或者基地供能,所以在确定磁流体发电的设想可行之后,我马上就想到了将其跟核能结合,设计一种直接实现热电转换的能量源……”
听到常浩南也把可控核聚变视作真正的未来,彭觉先顿时露出了找到知己的惊喜表情。
但还是忍住了进一步探讨的欲望,没有过度发散话题:
“如果是这样,那氦\/氙混合工质所带来的高温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重新拿出常浩南给出的那张原理示意图,指着反应堆的部分解释道:
“一方面,外星球环境的温度本身就低,相对利于散热……当然如果没有大气的话情况会复杂一点,不过总归比地球上需要考虑的问题少;另一方面,反正在太空也不可能考虑更换核燃料的问题,那不如干脆把堆体和堆芯做成一体化设计,这样就可以用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基体……具体来就是以二氧化铀和三氧化二钆改性过的钨合金作为核燃料的包覆材料,在k左右维持正常工作问题不大。”
“目前我能想到的主要障碍有这么几个,一是你这个虹池的运作机理和目前所有反应堆都不一样,所以堆芯的物理计算和热工计算都需要从头开始,相当于重新走一遍虹的发展历程……我在这个领域算是有一定经验,但最好是还能结合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进行,否则很难拿到足够多的资源,当然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时间……”
“二是既然要搞空间能源,那体积必须足够紧凑,保证能作为组合式航器,或者您刚才提到的外星基地的一个部分,并且在预计810年的运行周期结束后快速进行更换,像现在这样布满一个屋子恐怕不协…”
“三是……”
尽管被指出了一系列问题,但情况仍然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