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点儿人够用吗?”朱元璋关切的问道。
朱瀚摇了摇头,说道,“不够用啊,但是人手不够用,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们缺合人手。”
“那就从各个工坊调集工匠来啊。”老哥朱元璋说道。
朱瀚摇摇头,然后有些无奈的说道。”那些工匠大部分都是熟悉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儿,这烧开水的蒸汽机,他们可连基本原理都搞不懂。”
发明创造这东西,并不是人多就管用的。
这些工匠大多数是熟能生巧出来的。
对于许多科学技术,并不明白,对于如何制造一个蒸汽机,他们的那点儿才能更是有些不够了。
朱瀚对于这个事情也没有办法。
毕竟培养人才这件事情急不得,就算是急也急不出来人才。
随后,朱瀚又向朱元璋讲了一番蒸汽机的构造、使用和以后的发展前景。
蒸汽机这东西,老哥朱元璋心里对它充满了期盼。
最后说的朱元璋心中直挠痒痒,恨不得立刻下诏令从全国选拔人才来应天府,专门是用来研究这个烧开水的蒸汽机。
只不过,老哥朱元璋也已经明白了,此事急不得。
“七五,看来你之前说的对啊,培养人才还真是迫在眉睫,指望那些知乎者也的儒生们,无论如何也搞不出这蒸汽机的。”朱元璋说道。
如今的大明皇帝朱元璋跟历史上的朱元璋可是差别巨大,他早已经对于那些酸腐儒生不感冒了,而是指望着朱瀚的儒家新学人才。
“大明将来长盛不衰,制霸天下,依靠的就是这些工匠们发明创造,知乎者也不能强军,不能耕田,不能经商,也就是勉强用来稳定一下人心罢了,以后早晚要把他们给淘汰掉的。”朱瀚说道。
老哥朱元璋点点头,如今大明虽然实行旧学和新学两科科举,但新学科举逐渐强大的势头已经势不可挡了,旧学已经逐渐在百姓心目中沦为次选。
只要谁家有肯读书的孩子,无不都是想着去儒家新学的学堂学习。
很少有人把自己家的孩子送进儒生秀才的门下去读四书五经和知乎者也。
这个改变对于大明来说可谓是非常的重要。
朱瀚这个时候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他对老哥朱元璋说道:
“哥,过两天,应天府的女子太学就要开课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啊,是不是应该让嫂子去露个面?”
女子太学的制度,明显正规太学有些差别。
毕竟许多女子来女子太学求学,并不是想要读书做官,也不需要她们多么刻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