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步,比如开放更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隘,以便匈奴的商队和牧民能够更自由地往来。他们认为,这是保障匈奴与大秦开展公平贸易的基础。而大秦这边,王猛坚守林宇所定下的底线,关隘涉及到国家安全,绝不能轻易开放。但为了展现诚意,王猛提出可以在边境设立更多规范的贸易集市,加强贸易管理,保障匈奴商队的安全和利益。
在贸易优惠政策上,匈奴希望大秦能够进一步降低赋税,并且扩大贸易品类。王猛表示,大秦已经给出了十分优惠的赋税政策,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影响国内的经济秩序。但对于扩大贸易品类,王猛承诺回到大秦后会与相关部门商讨,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匈奴的需求。
关于技术援助方面,匈奴希望大秦能派遣更多各领域的工匠和学者,深入匈奴部落传授先进技术和知识。王猛答应会加大技术援助的力度,但同时也强调,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匈奴方面要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
谈判过程中,双方多次陷入僵局。匈奴的一些部族首领甚至在谈判桌上大发雷霆,指责大秦缺乏诚意。王猛始终保持冷静,以理服人,他详细阐述大秦的立场和观点,同时也充分考虑匈奴的合理诉求,努力寻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
在经历了数轮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双方终于在各项条款上达成了初步共识。王猛与匈奴单于共同拟定了和平协议的草案,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保持边境和平稳定;大秦在边境设立更多贸易集市,并保障匈奴商队在大秦境内的安全与权益,同时在合理范围内商讨扩大贸易品类;大秦将派遣一定数量的工匠和学者,帮助匈奴提升生产技术和文化水平;匈奴需约束各部族,不得侵犯大秦边境,不得支持西域与大秦为敌的势力。
草案拟定后,王猛迅速将其送回大秦,交由林宇审阅。林宇仔细研究了协议草案,认为虽然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整体上符合大秦的利益,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北方边境的危机,为大秦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于是,林宇批准了这份协议草案,并指示王猛尽快与匈奴完成签约仪式。
王猛收到林宇的指示后,再次回到匈奴王庭。在盛大的仪式上,王猛代表大秦,与匈奴单于正式签订了和平协议。至此,大秦与匈奴之间艰难达成和平协议,北方边境的紧张局势终于得到了缓解。
随着西域战场取得关键胜利,大秦在西域面临着战后重建与势力整合的重要任务。
李信深知,经过这场战争,西域各国对大秦既有敬畏之心,也可能存在一些疑虑。为了恢复西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