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逐渐稳定后,大秦船队在这片新陆地的贸易据点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选址工作。林羽带领着经验丰富的船员和当地熟悉地形的向导,对海岸线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详细考察。他们综合考虑了诸多因素,如港口条件、土地资源、交通便利性以及与当地部落的距离等。最终,选定了一处背山面海的开阔地带。这里拥有一个然的深水港湾,能够容纳大型船只停靠;背后的山脉提供了丰富的木材和石材资源,便于建筑材料的获取;而且距离几个友好合作的部落较近,便于获得人力和物资支持。
贸易据点的建设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船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技能,与当地部落的工匠们通力合作。他们首先搭建起临时的住所和仓库,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物资储存空间。这些临时建筑采用了大秦的建筑风格与当地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以木材为框架,用泥土和茅草混合制成的材料填充墙壁,既坚固又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接着,开始修建码头。工人们从山上开采巨大的石块,利用简易的滑轮和绳索将其搬越海边,然后将石块沉入海底,作为码头的基础。在基础之上,用厚实的木板搭建起平台,并用铁钉和绳索进行加固。码头的两侧还修建了栈桥,方便船只的停靠和货物的装卸。
与此同时,贸易据点的防御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校围绕着据点,挖掘了宽阔的壕沟,壕沟内布满了尖刺。在据点的四周,建造了高大的木墙,木墙上设有了望孔和射箭口。在木墙的四个角落,还修建了角楼,配备了弓弩和投石机等防御武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
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的气候多变,时常会有暴雨和狂风来袭,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且,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与当地部落工匠的沟通上也出现了一些误解。但通过耐心的交流和示范,这些问题都逐渐得到解决。
经过数月的努力,贸易据点的初步建设终于完成。一座初具规模的贸易据点矗立在这片新土地上,它不仅是大秦在海外的一个重要贸易枢纽,更是大秦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看着眼前的成果,林羽和船员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贸易据点将在他们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贸易据点的初步建成,大秦与当地的贸易往来开始逐步拓展。
首先,贸易的商品种类不断丰富。大秦运来的货物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铁器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如精巧的机械装置、先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