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自己留下那一部分是怎么分的?”朱常洛继续问王体乾。
“整个尚膳监从掌印,到各灶房的监工都有分润。通常是掌印太监两成,提督光禄太监一成半,总理太监一成。三大太监分完之后剩下的,再等额分给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王体乾没有迟疑,开始竹筒倒豆子。和之前的两个问题比起来,这只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
每一个正在使用的宫殿,都有自己的灶房,每个灶房都尚膳监的监工。通常情况下,灶房的监工就是这个灶房的掌勺。但如果是为皇帝提供吃食的御膳房,那么领班的就不再是“监工”而是“总理太监”了。总理太监不掌勺,只负责为皇帝的食品安全把关。当然,和其他安全方面的事情一样,这只是第一道防线。御膳在端上皇帝的餐桌之前,还要经过由女官负责的尚食局,以及由司礼监直接管理的试膳宦官。
“打杂的小宦官没有?”朱常洛继续问道。
“监工以下就不是分润而是看赏了。看赏的事情和孝敬一样,都是私事,看各人的意愿,尚膳监不管这些。”王体乾答道。
孝敬是下对上,看赏是上对下。在正常收入低,过手物资多的现实矛盾之下,内官系统早已形成了一套,从贪污和浪费开始的二次分配体系。这既可以说是腐败,也可以说没法子。谁叫太祖不把宦官当人看,而宦官又确实承担着重要的事务,并和皇帝们更加亲近呢。
权、责、利不对等的制度性缺漏,导致了制度性的腐败。对付制度性的腐败,刀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根除它,只能重新设计制度。
“嗯,好。”朱常洛点点头。
“朕再问你,如果这一单尚膳监蒙混过去了,你能拿多少钱?”朱常洛的语气像是在闲聊。
王体乾反应了一下,猜测皇上说的这一单,是指两报预算之间的差额。这又把话题给兜转回去了。“多报少缴加起来,差不多二万五千两银子。这个银子是特例,不必发给太下面的人,只在知情人之间分润就可以了。分到奴婢这里差不多是五千。”杜旭那边儿怎么想、怎么说的,王体乾不知道,也不重要了。皇上问什么,照实回答就好。
“尚膳监的暗规积习朕不会再过问。”朱常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因为制度性的腐败而搞无限制的扩大化。“但这个特例,你觉得朕是问还是不问啊?”
“天下之事决皆在万岁。奴婢听候发落就是。”王体乾将语气控制在一个极度恭谦的调子上。
“收起你的小聪明。朕是在问你。”朱常洛把问题又抛回给王体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