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没有刘彦宗想得深远,但他知道耶律延禧胆小懦弱,绝对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见赵俣的。
所以,萧奉先连忙表示:“岁币自当奉还,只是教我朝皇帝陛下出城议和一事,还请通融。”
韩忠彦听言,淡淡地说:“请贵朝皇帝出城,乃为与我朝皇帝陛下商议大事,若推诿,何以表示贵朝诚意?”
虽然韩忠彦的理由很充分,可萧奉先就是不答应让耶律延禧出城来见赵俣。
见此,韩忠彦说:“贵朝只说愿意还岁币,而一日最多不过还一二百万金银绢帛,数千万金银绢帛少说要还月余,恁地时,贵朝援军已至,贵朝再反悔,里应外合,我朝岂不中了你朝缓兵之计?”
事实上,耶律延禧君臣真是这么打算的。
而且,韩忠彦说得保守了,现在是刚开始,耶律延禧君臣着急表现,燕京城中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担心宋军洗城,才能这么痛快地往外运金银绢帛,等他们手上的金银绢帛越来越少,危机又解除了,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快往外运金银绢帛,甚至可以说,燕京城中有没有这几千万金银绢帛都尚未可知。
再加上,到时候天也冷了,优势没准就到了更适应严寒天气的辽军一方。
所以,别说一个月了,只怕两三个月,这金银绢帛,他们都交不齐。
这也是耶律延禧君臣这么痛快就答应还岁币的原因之一。
不想,耶律延禧君臣的小把戏,被韩忠彦一眼就看出来了。
萧奉先想狡辩,可韩忠彦就那么淡淡地看着他,又看了看马上就要落山的太阳。
见此,萧奉先一咬牙,说道:“只要不教我朝皇帝陛下出城,旁的事,我朝皆可应下。”
萧奉先此言一出,刘彦宗就暗道,‘中计也!’
这时,一直等着萧奉先这话的韩忠彦,图穷匕见:“既如此,贵朝再给我朝二十万匹马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