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大禹治水之时,因见上阳城周围山势复杂,挡住水路,若有雨水蓄积山中,便成洪灾,于是手持神斧,劈开三座大山,造就三道峡谷为疏水门户,又凿龙门,开砥柱,以疏为主,疏堵结合,方才治得此处悬河水患。
那三道疏水门户,乃是人门,神门,鬼门,因而这条河道亦被称为三门河。
此处河道,原有悬河龙王二子辖理,就住在三门河旁的双龙湾水底龙宫,原本与民秋毫无犯,怎料十四年前忽然来了个法力高强的妖邪,出手打死了悬河龙王二子,占了一座水底龙宫,自称锦鳞大王。
那大王也不爱吃人儿女,也不贪敛金银,唯独下了一道法旨,教满城百姓但有青壮劳力者,即须赶赴三门河充当劳役,采石挖土,拓宽河道。
陈玄闻言笑道:“莫非这大王是个好心的,要学昔日大禹,为上阳城治理水患?”
土地却说道:“这大王拓宽河道,乃是为了容纳悬河水运,助它走水化龙,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更不知有多少农田被淹,却是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上阳城中官差百姓悉数化作劳役,任他府中妖精驱使,但有道士前来,即命去观望山水气运,算得拓宽河道须挖几尺几丈,方能教他越过三门之时,吸收水运化作鱼龙。”
“上仙一身道士打扮,更牵牛而行,若再往前走,恐教他把牛夺走充当劳役,把上仙拘去望气,测算水运,上仙虽无性命之忧,到底这位老先生年老体弱不堪驱使,只怕是要被那小妖吃了去。”
陈玄心中了然,鲤鱼化龙一说自古有之,昔年大禹治水,曾在洛水之北凿开龙门,有鲤鱼自悬河溯游而上,至龙门水流湍急之处,若能奋力越过便化为龙。
龙者,掌行云布雨之职,见居江河湖海,于天地有灵众生有莫大功德。
这锦鳞大王以此三门河为道场,营造水利,越过大禹留下的人神鬼三门,其化龙之后便如同脱胎换骨,不仅聚集悬河水运在身,自身修为更是会因此暴涨。
当真是好大手笔。
陈玄对土地爷说道:“不瞒土地,我与先生是从周都洛邑一路西行至此,要往函谷关而去,路上也曾降服些妖魔鬼怪,救得些黎民百姓,今见上阳百姓疾苦,岂能坐视不理?”
“你与我照看好先生,休要再往前去,我且往那三门河探一探锦鳞大王实力深浅。”
“若是能将其降服,即解除百姓劳役,若是不能,我使个脱身法回来再作商议。”
土地爷即牵了青牛颈上辔绳,在原地保护老子。
陈玄拜别老子,使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