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摇头道:“没必要。”
“我决定对洛阳城内的官职进行重新分配,公开招募官员,实行新的规章制度。”
说完,李承乾示意内侍文忠,给赵节拿过去一份文书。
这份文书,便是对如今洛阳城内官署的重新规划。
对于大唐如今的政治制度,李承乾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等级,都没想过要沿用。
自然是要大方位改革。
原本不想这个时候太多动荡,先维持稳定,没想到这些官员离职,到时给了机会。
赵节看着文书里的新政内容,越看越心惊。
虽说根子上跟现在的三省六部制差不多,然而实际上,却相差极大。
首先是设立决策院。
决策院由各领域专家、学者及资深官员组成,负责对国家重大政策和战略进行研究、论证和提供决策建议,取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宰相出谋划策的模式,使决策更加科学、全面。
从某种层度上说,决策院跟明清事情的内阁制度差不多。
能够进入到决策院的,必然是李承乾的心腹,且具有真材实料。
其次是监察院。
构建垂直管理的监察体系,监察官员直接向李承乾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预。
扩大了监察范围,不仅监督官员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行为,还对政策执行情况、行政效率等进行全面监督。
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鼓励民众参与监督,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对于发现的问题,监察院有权直接进行调查,并提出弹劾建议,确保官僚体系的廉洁和高效。
再就是翰林院了。
主要教育体系,科举考试。
而科举,自然是改为糊名制。
举荐制也没有完全废除,而是另设考试科目,针对公廨不同职位重新出具考试内容,减少儒家学说的影响。
此外,还兼行招募制。
也就说,部分公廨的官员,可以从民间的商人,匠人等群体中,进行招募。
六部这块,变化倒是不大,但增添了更多的官职,把权力分散开。
对于六部的职能,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
赵节看着手中的文书,心中五味杂陈。
废除丞相制,这无疑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太子一人之手,虽从文书上看,新的制度有诸多创新和制衡之处,但这巨大的变革,还是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殿下,这新政虽有诸多精妙之处,可如此大的变革,推行起来恐有诸多阻力。”
赵节抬起头,目光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