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他的姓氏,纵是无名之辈,别人都会给予几分尊重,高看一眼。
诸葛,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而诸葛瑜继承了先祖的智慧,在文学,天文地理,治国谋略,机关占卜,各个方面都有建树。
但他瞧不上大周皇族,不愿意出示,宁可窝在深山里,教导弟子。
他的卧龙书院,收学子的标准更是成迷,世家门阀弟子可进,农民之子亦可进。但有人捧着千金,却被赶出去。有人拿着锦绣文章,也不能入其门。
韦孝之好笑道:“其实,一切都是看眼缘。恩师相信师徒缘分天注定,但凡让他看得顺眼的,就会受为弟子。”
顾南夕……
好有个性的一名士,有魏晋南北朝的味道了。
“真如此能干?”顾南夕有些心动。
他可是诸葛亮的后人唉。
诸葛亮多牛逼,帮刘备谋得蜀中,还凭一封《出师表》,让阿斗在三国中,守了那么多年!
若诸葛瑜有诸葛亮一半的本事,顾南夕吸溜口水。
韦孝之眼里精光一闪:“相当能干!”
他的眼尾余光瞥到顾南夕桌上的文书,自信道:“恩师不仅能干,而且效率高,极其自律。这些文书,他只需半日即可处理完。”
!!!
顾南夕眼睛亮得跟灯泡似的,这就是自己期盼的人才呀。
顾南夕搓搓手,嘴角几乎要咧到脑后跟:“孝之啊,你看我这人,当主公是不是挺好的?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还听劝。你一个人在云州多寂寞啊,不如邀请你的恩师和师兄弟们,来我们云州玩一玩?”
韦孝之似笑非笑地看一眼顾南夕:“大人,您怕不是忘了,《云州周报》上曾经刊登过《三国演义》?”
顾南夕一愣,眼神茫然。
是刊登过,有什么问题吗?《三国演义》不是挺好的?里面对诸葛亮多夸赞啊!
应该没有冒犯到诸葛瑜吧?
韦孝之:“恩师认为,您在演义中过于神话孔明先生。”
顾南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韦孝之毫不犹豫的把气恩师给卖了:“实际上,恩师是觉得,您是在暗中讽刺他。诸葛瑜,诸葛亮加周瑜。您是在讽刺他有先祖的智慧,却有着周瑜一般的心胸。”
周瑜不是被气死了吗?
诸葛瑜认为,顾南夕是在借此讽刺他气量狭小。
顾南夕的表情都不知道如何摆了,这个锅怎么能自己背,分明都是罗贯中的错!
顾南夕的神情太难言,把韦孝之都逗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