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命有所不受,且看看太子能做到什么地步。”
“众位爱卿,居延泽有十余万人,定襄亦有三万户突厥人,该当如何安置?”
话锋一转,李世民直接把众臣的心思拉回到了正道上。
“陛下。”
吏部尚书杨师道突然站出身来:“西汉时,曾在河套地设有北地郡、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从云中郡置东部为定襄郡,前隋并设为灵武郡、五原郡、定襄郡。”
“武德年间,我大唐改郡为州,灵武郡为灵州,五原郡为丰州,唯独定襄郡屡受战火,残败不堪,不曾有过规制,白道川一直沦为东突厥牧马放羊之地。”
“西汉时期同样在居延泽设有居延塞,开垦田地,牧民戌边。”
“臣以为两地当置都督府,关中及河东州县囚徒一应发往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垦荒戌边。”
“不出二十年,居延、云中定然能恢复汉家风光,为我大唐边州一员。”
“济南郡公、开化郡公家学渊源深厚,加之新立战功,熟悉边塞,应表其为居延都督、云中都督。”
‘咯噔!’
这番话一出,满殿官员无不为之错愕。
杨师道乃是前隋观德王杨雄幼子,弘农杨氏观王房,他不应该该支持吴王李恪这个身具两朝帝王血统的亲王吗?怎么反倒帮助起了太子李承乾。
魏王李泰不由得看向吴王李恪,眼中满是嘲讽之意,瞧瞧,你也高兴不了了吧!
年岁尚幼的晋王李治眼神不断变幻,他大概或许猜到了缘由,杨师道在前隋灭亡后,投奔大唐,迎娶桂阳公主,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册封安德郡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不站队前隋,也不站队弘农杨氏,他站队皇室,因为他本来就是皇亲国戚。
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的皇族宗亲更知道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太子李承乾上位,既然太子展露出了峥嵘,他们又怎么不会明确站队太子呢?
“吏部尚书言之有理。”
“传诏,设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命济南郡公、开化郡公任正三品中都督。”
“即日起,前往居延、云中,督造城池,移民戌边。”
“发关内道之囚徒前往居延,河东道之囚徒前往云中,各地州县须得全力配合。”
大手一挥,李世民没等群臣提出质疑,直接同意了杨师道所请。
“是。”
杨师道立即应声。
是日,定襄大捷传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