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徐亮雄正式入狱受审,说明此次舞弊大案,已呈覆水难收之态,临近一锤定音之果。
虽然事情刚发生不久,但各衙主要官员,已清晰把握此事脉络走向。
逢此大势,身为官场之人,不管是奉迎上意,还是出于其他目的,都要做出若干反应。
嘉昭帝在早朝之前,将徐亮雄缉拿入狱,这大概就是他的深意。
君王行事,不仅要师出有名,更要百官同声,簇拥而行……
……
等到早朝官员站定列班,山呼万岁,参拜礼毕。
嘉昭帝说道:“礼部尚书郭佑昌,朕命你复核徐亮雄所出拟题与会试制题,是否有鬻题之嫌,如今可有定论!”
郭佑昌走出官员列班,说道:“圣上,臣接圣谕之后,当日便接洽推事院,得涉案举子招供誊写之徐亮雄拟题。
其文如下:盖闻学之为王事者,始三皇五帝至于今日,未有改也,然古今有殊时,帝王有异治,世道有升降。
各因其时以为治,而无一定之论,延世传代,可贯千年之法……
徐亮雄所出会试策论制题为:学人皓首穷经,治学深思,终为俯之以王事,上古皇帝之始,即为不易之圣贤道统。
然春秋有变迁,君王有贤愚,黎民分贫富,敌酋有多寡,臣僚各忠奸。
圣贤道统不可易,然一时之法,无一定之论,何以可治百世之事……
臣几番仔细推敲,徐亮雄点拨拜谒举子所用拟题,虽与会试策论制题,言辞完全不同,但其题意文脉相通。
举子如会试之前,熟读刘吉川之《退思记》,以其文旨揣摩作答徐亮雄拟题。
其答题之法,只要稍微修改调整,就能一以概之,用来作答会试策论制题。”
郭佑昌这番话一说,朝廷官员爆出一片轻微哗然。
当今圣上对徐亮雄鬻题之嫌,不可谓不慎重,特地让礼部尚书郭佑昌进行核查。
礼部尚书郭佑昌,乃是当世可数的儒学大家,他方才说的话语,逻辑缜密,鞭辟入里,难以质疑。
参加早朝的一众文官,都是科甲进士出身,对于会试策论制题,都是个中老手。
他们听了郭佑复述拟题和制题的内容,对其分析推断,都是颇为认可,徐亮雄鬻题之嫌,已经板上钉钉。
官员之中有心思敏锐之人,想到会试前一日,黄宏沧突然出事,徐亮雄仓促继任主考之位,并接掌黄宏沧策论制题之责。
当时他只有一夜时间,用来编制会试策论考题,如此短促时间,想要编制上佳考题,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