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则相对不被吸收。
人工光源就是通过模拟这些特定波长的光,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
氦3并非深埋于地底,而是主要分布在月球的表层,深度不超过几米,主要富集在含有钛铁矿的月壤中。
月壤的钛铁矿颗粒表面,覆盖非晶玻璃层,内部形成直径5-25纳米的氦气泡,而月球两极永久阴影区(水冰共存区域)氦-3浓度更高。
钛铁矿是一种具有弱磁性的矿物,可以通过磁筛选的方法和其他月壤分离,然后通过高压冲击波或超声波粉碎玻璃层,常温释放氦气泡;再用纳米级气体捕集膜捕获氦-3,纯度可达99.9%。
这种工艺是中国提出的机械破碎法,能耗仅为传统高温法的1/20,适合月球原位开采。
另外,美国也有interlune方案,为低温烘焙法,但停留于ppt。中国可是上来月球好几次了,已经采集过月壤样本,进行过小型试验。
李响来到月球南极,氦3富集带,他施展地脉感知能力,闭目探查了片刻,随后,土系异能施展,月壤表层,太阳风粒子沉积层,灰白尘埃之中,泛起无数的幽蓝光点……
数万道纳米级灵力丝穿透月壤,精准捕获氦-3原子。
李响心念一动,尝试着催动了“星陨流砂!”
大量的氦-3朝他指尖“云涌”而来,数秒之后,一颗钻石般璀璨的蓝色液滴就出现在眼前。
李响看着这颗漂亮的“液态钻石”一阵发呆,我去,还真的可以?
要知道,他来之前,姜采儿给他科普过,氦-3这种气体有个特性,不管温度有多低,它永远是气态。
但是,现在,李响用之前领悟的“星陨流砂”,居然就将氦-3给压缩到了液体。而且密度十分之高。
他的星陨流砂可以将百吨级的黄砂压缩成芝麻大小,此刻小试牛刀,将氦-3给压缩成液态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李响觉得,如果他愿意,多耗点时间,估计可以将氦-3压缩成固态晶体。
这种手段,绝对超出目前地球科技的认知。
另外就是,氦-3在极低温下呈现超流态,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研究对象。
而以地球科技目前的水平,想大规模开采月球上的氦-3,十分之艰难,成本非常高昂,但对李响,唾手可得。
他精神抖擞,大量采矿,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采集了大约36吨氦-3,压缩成液体,也没有占用多少空间。
而装载这些氦-3液体的容器,则是他现场取材,以钛铁矿为原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