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快速脱离战场,赶在战败消息扩散之前,进入定陶城,将济阴、山阳北部的力量聚拢在一起。
行动若是迟缓的话,等这里大败的消息流传出去,这些郡县做出选择后,再想要挽回、抓在手里,那就要动兵,效率太慢了。
期间若是遭遇吕布、赵基分兵袭扰,那许多县城、豪强自会易帜,如似席卷。
所以逃到北岸不是终点,终点是济阴郡定陶!
吕布、赵基绝不会坐视己方重整兵马,必然会分兵袭扰,来日定陶这里还要打一场。
也只有曹操逃到定陶,站稳脚,才有资本与袁绍谈判!
面对吕赵联盟,必须与袁绍联合起来。
这些也是曹操撤到北岸后,思维不再受战场影响后,看明白的事情。
找到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曹操整个人也就充实起来。
至于汴水南岸被舍弃的军队,也只能希望他们多支撑一段时间,拖到赵基、吕布军队疲倦时再突围,突围的概率大增。
很快,曹操几十人加上曹仁支派的几十名骑士,合并起来百余骑,一人两马,向着济阴疾驰。
越早抵达,能挽回的力量就越强。
黑夜中马匹疾驰,曹操越发感觉独力难支,觉得应该培养曹昂,让他早些独当一面。
孙策虽然莽撞轻率,但却是孙坚优秀的继承人。
可孙策已经走过的路,必然会堵死后来者。
曹操思索着,感觉应该再派人去联合孙策,己方占据泗水上游,孙策居泗水中游,彼此有联合生存的外部环境。
何况孙策是从袁术那里反出来的,给袁绍写一封信,袁绍肯定会接纳孙策,并给与孙策一官半职,使孙策能合法生存,不至于沦落为盗匪。
而袁绍那么大的体量,朝廷这边肯定会多多少少给袁绍一点面子。
抛弃主力中军后,曹操思维格外清晰。
大概只有这样转移注意力,他才不会太过于失落、懊悔。
而在汴水南岸,随着北外营大溃,其南边的北营王朗部,其东边的东北营也是齐齐崩解,这种崩溃迅速蔓延到中军营地。
曹军底层吏士争相逃命,他们生怕遭遇吕布的清算、诛杀。
还有许多曹操的死忠,正抓紧时间放火焚烧营中军资、文字资料,甚至焚烧阵亡的中高级军吏。
战死在这里,被识别出来,肯定会祸及家族。
例如重伤的刘岱,已经无法突围,就命令亲兵搬来草束并点燃营帐,他与帐中其他军吏在浓烟烈焰之中失去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