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方军队迅速膨胀,靠的不就是梁沛灾民?
也就是陈王这里有限供粮,他们收编的灾民、新兵数量有限。
若是不限制供粮,这两个家伙能抽光梁沛地区的灾民青壮!
梁沛灾民就在那里,除非突然集体饿死,否则就是动乱的源头。
吕布、陈宫能抽青壮为兵,孙策也有裹挟他们作乱的概率,曹操、袁术也有吸纳他们的可能性。
甚至,这些灾民中若有英杰登高一呼,顷刻间就能斩木为兵,成为新的黄巾军、绿林兵。
陈国为了避免更大的损耗,只能接济这些灾民。
算明白这些账,陈国君臣才大发善心。
国相骆俊这几日一直陪在赵基左右,该说的情况都已经说明白了。
赵基自然也希望陈国能一直存续,比起吕布,这才是他的好盟友。
双方彼此有意,这一路上骆俊想尽各种办法为赵基补充军资、器械;赵基仗着补给充足,也就严肃执行军纪。
不仅骆俊安心,陈国各县吏民听闻后,也都放心很多。
对陈国吏民而言,外面的世界太过于疯狂。
也有犯傻的县,例如陈国东部的武平县,就背离陈王,迎奉袁术委任的国相袁嗣。
结果今年冬季曹操讨平汝颖黄巾贼时,率军进讨袁嗣。
袁嗣、武平吏民见不到袁术的援军,武平吏民立刻抛弃袁嗣,袁嗣只能投降曹操。
曹操就是撤兵,也对武平造成了很大破坏。
这样的乱世里,赵基能征善战,比吕布、曹操更像人一些,立刻赢取了陈国上下的好感。
至于孙策,从他交战之际自立时,他就不可能获取任何一方势力的信任。
放任、支持孙策壮大,等于给自己埋雷。
就这样,陈国万余将士围观下,赵基乘战车与陈王相会于国都三十里外的新平城郊。
两人下车,陈王拉着赵基的手走向三层彩布构建的帷幕高台,道路两侧陈国士兵衣甲鲜艳,旗帜如林,山呼万岁以示庆贺。
陈王引着赵基登上高台,环视台下各军以及远处围观的陈国吏民,笑问:“侍中,我陈国如何?”
“乱世之乐土,大王真乃当世贤王。”
赵基由衷感慨:“此间男女,有幸生于大王治下。还请大王日常多带护卫,大王安康,则陈国安乐。”
陈王闻言只是笑笑,他也清楚徐州、河东经历的重创。
转而就说:“寡人欲与赵氏结为盟好,赵侯意下如何?”
“大王若是下定决心,某岂敢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