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李守节的话,心里有异议的人已经开始不住地颔首,随即又后知后觉地摇了摇头。
“但是我可以告诉诸位兄弟,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要去的地方是大周的皇都——东京,天下良将劲卒皆在禁军两司,我是带着大家奔一个富贵前程。”
“我也知道你们中不少人有过从军的资历,心里想着自己能将十人、百人、千人,甚至万人的都不在少数。”
“但是前提是我从哪给你们找那多手下,我都没有超过百人的兵马可带。我就是一个衙内都指挥使而已。”
李守节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是当此之世,大争天下,南有伪唐,西有伪蜀,河东还盘踞着刘氏,正是好男儿奋力的时候,我李某人在此向诸位兄弟承诺,若是之后但凡有立功者,我一定替他要官要钱要人。”
“你们也许会觉得我一个凭父荫的衙内,有什么资格带着你们。这就是我的资格,我父亲是昭义军节度使,雄兵虎踞上党;天雄军节度使是我的老丈人,控扼黄河之险。”
“只要我不是个实在不成器的混账,我日后的前途地位势必如同一片通途大道。所以我能给诸位的就是地位,只要你有能力有功劳,能给你的我都会向官家求。”
“今天你可能就是一个小卒子,但是日后你未必不能领万人。”
“李衙内的意思就是我们立功,你替我们请赏呗。”一个肌肉发达的长身大汉随口说道。
“不错,这位兄弟如何称呼?”
大汉看了李守节冲他拱手,于是学着李守节恭谨地回礼道:“好叫衙内知晓,某乃定州王荣。”
“定州王荣,某记下了,我就看你日后是不是对得起你今日的举动。”
“不错,只要你能立功,不吝封赏。”
“至于兵马之事,诸位可曾听说过韩信点兵之事。当今官家有混一天下的大志向,日后用兵势必会大肆扩军,只要你们有能力,未来指挥使、都指挥使唾手可得。”
“衙内,所言有理,我等这条命就卖给衙内了。”
一个衣着鲜亮的少年人回应道,随着他的开口,甚至还有不少人点头同意。
李守节冲着他问道:“这位兄弟又如何称呼?”
少年人先看了一眼周围的人,然后才朝着李守节行礼道:“好说,好叫衙内知晓,某乃冀州傅潜,曾经在冀州张刺史麾下任职。”
听着傅潜自吐身份,李守节心里不由得颤动了几分:“是他,大宋傅潜,坑死了一帮又一帮的队友和手下,手握重兵却见死不救,被其他大将怒骂道‘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