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67节
大明海军是无敌的,如果有人敢来侵犯大明,那就御敌于海门之外,只有卵蛋才缩在陆地上,任由敌人进出家门!
大明海权的衰落,伴随着的是造船业的衰落。明末,不见明初之风采强盛,可谓令人唏嘘与感叹。
宝船到了巅峰,既然都到顶了,看看日出,吹吹冷风,也该下山了,这似乎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可是,这一次下山,标志着大明与西方在造船业上的差距正式缩短,并在半山腰时相遇。
不幸的是,西方人是上山,而华夏是下山。
历史很多事,不可能用风水、气运之说来解读,但如果观察大明与后清衰落与西方崛起的曲线,找一个决定上山还是下山的点,那一定是在明朝……
朱允炆不希望看到大明造船业的衰落,不愿意看到宝船之后再无宝船,不愿意看到这些匠人们自以为达到了巅峰,就此颓然地重复,而再无创新之举!
围困人最坚固的城,是定势的思维,是自认为已经没有出路了,是觉得做到了最好,没有了改进空间。
可发展的哲学告诉朱允炆,一切都是永无止境的,这个世界任何事皆是如此。
所以,这些人既然都到了山顶了,那就别忙着下山,看看初阳,休息下,再抬头看看前面的白云处,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打起精神接着爬吧。
不给他们一个新的目标,这些人会死去,“追求”死去,只剩下躯壳……
“皇上,已经准备好了。”
侍卫走过来汇报。
朱允炆微微点头,对众人说道:“既如此,那朕就让你们开开眼,希望你们永远记住今日。”
梁尚才、王二等匠人疑惑不解,黄福、万海平等人对视了一眼,跟了上去。
眼前是一处水池,是专门用来浸泡木料的,船只中有不少位置需要让木头弯曲,而这就需要阴木头,然后再作其他处理。
朱允炆看了看池边的铁锅,走了过去,嘴角含笑捡起铁锅感觉了下重量,然后回头对众人说道:“这是铁锅,是纯铁,还需要检查下吗?”
“呃……”
众人错愕。
朱允炆刚想走近水池,一旁护卫连忙走过来拦住,道:“皇上,水池危险,还请让属下来。”
“无妨,退开。”
朱允炆自然不会将这点水池放在眼里,后湖都游了几次了。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朱允炆小心地将铁锅放在了水池上,铁锅微微一沉,吃水一寸许,然后稳稳当当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