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允炆虽然改变了明代的历史轨迹,但改变不了西方的历史轨迹,英法战争该打还打,葡萄牙、西班牙、威尼斯该划水的还是划水,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该会被帖木儿收拾的还是会被收拾掉。
西方迟早会走上钢铁革-命,只不过在这次的赛场上,朱允炆决定让大明先跑几十年,让这个东方雄狮,不再沉睡。
随着一系列问题的结束,朝觐官员陆续返回,但有些官员留在了京师,比如茹瑺,收回山西巡抚官职,重新进入内阁,比如山西参政李彬,包括杨溥、胡濙等。
正月十日,朝-鲜使臣李詹率人入京,朱允炆于奉天殿接见。
李詹带来了李芳干禅让王位,李芳远继承王位的消息,此消息震动朝野。兵部尚书铁铉看向朱允炆的目光有些畏惧,徐辉祖等人也深深敬佩。
早在朝觐之前,朱允炆就预判了李芳远主政的消息,当时在场官员虽没有明说,但并不看好李芳远,而是看好李芳干,毕竟从排行、实力上来论,李芳干更胜一筹。
可现实却是,朱允炆判断对了,李芳远上台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 安南,陈天平(三更)
李詹参拜,奉上国书。
朱允炆看过之后,不由对李芳远刮目相看,这是一个老实的人,老实的让人有些不舒服,李芳远没有刻意隐瞒松京之变,用“兄长败将,禅让成仁”的话告诉朱允炆:
我李芳远上来了,就这么一个事,虽然手段有些不地道,不正当,但其他人都被我收拾掉了,没其他人是我的对手了,现在朝-鲜是我说了算。
虽然在后文中李芳远用了句“诚仰天朝大皇帝,祈恩册封,以正本源”之类的客套话,但这一封国书多少有些锋芒,让朱允炆有些不快。
使臣李詹见朱允炆脸色不好看,连忙送上了一份国礼,国礼是相当不错的,不说那上了年份的中草药,各种珠宝,就是八十匹战马,也足以让其成为众多使臣中最亮眼的一个。
朱允炆看在战马的份上,没有太过为难李詹:“朝-鲜乃是我大明属国,既已国民安定,新王已立,那就交付礼部商议,拿出册封方略吧。”
礼部尚书黄观出班答应。
李詹原以为会遭遇不少麻烦,甚至做好了几次请求大明的腹稿,可现在大明竟然不谈价,直接落锤了,着实有点出乎意外……
不过,李詹是很兴奋的,满心欢喜地感谢天朝大皇帝,促成大明册封李芳远为国王,自己可是立了大功啊,一旦回到松京,升官那是必然的事。
朱允炆是没心思与李詹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