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道茶足足饮了两个多时辰。
直到下午申时三刻,都给事中大人方迈出内堂,依然紫袍飘飘,丁相公亲送至都堂大门。两人谈笑风生,极为热络。
众都堂官员却面无喜色,对望一眼,均暗叹摇头,心道:事未成矣。
——根据众人经验,丁相公若亲送朱都事出门,必是事不成!
果然第二日,都给事中再度被请入都堂“喝茶”。
内堂,时而传出激烈的语声……间中,似乎还有茶盏重重落桌的声音。
看来情况激烈!
——诸官却面露喜色,暗道:事成有望。
依这位朱大人的行事风格,心下越认同,越会诘词激烈;若断然否决,必语声温雅,谦廉有礼。
大半时辰后,朱敦儒徐步行出内堂,面上端严,看不出任何喜色,拂袖冷然自去。
丁起未送。
众官均抚额笑庆。
——相公不送,事成矣!
次日,制举诏令门下省审核通过。
但这道诏命下发后,又在台谏中引起了风潮。
左右谏议大夫和御史台官均上言反对,道:“太祖诏命,官员不可从事商易,以防与民争利。今朝廷制举允许商人报考,岂非开了‘与民争利’的祸头?”
紫宸殿朝议上,两位谏议大夫愤言疾色,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当朝宰相的脸上。御史台的一干侍御史因赵鼎的谨慎态度,虽有驳论,出语尚还温和。
丁起一反平日圆融,对台谏一一驳斥。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均站在宰相一边,兵部中立,刑部和翰林学士却支持台谏。以卫希颜为首的枢府则直接抽身事外,不予置词,任得朝堂上吵吵嚷嚷闹去。
如此这般吵了三天,政事堂终于退了一步。
台谏的建言被部分采纳,朝廷又下一道诏命,限定:商人报考科举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