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无挑战,岂不寂寞如雪?
年轻的宰相躬身告退,微笑步出正心堂。
阁楼外,恰是红枫如火。
***
建炎元年十一月仲冬,朝廷一道制诏引发轩然大波。
南廷首期制科开创了几个前所未有。
——其一,制举科目涉及农工商矿等十五类,名目之细之多为历朝不具;其二,取消报考需官员推荐的限定,只要是在大宋朝落籍的国民,不论身份资格,只要不是在押罪犯,均可报名,包括商人、匠户;其三,制科入仕者,名载《进士录》,其待遇升迁与进士科同……
初起诏出,按制当送往门下省审核,被给事中驳回,道“不合祖制”。
丁起早料到通诏不会顺利,于是遣吏约来给事中的长官朱敦儒到都堂议事。
朱敦儒出身于洛阳朱家,因志行高洁且博学多文,虽未入仕在朝野的名望却甚高。靖康时赵桓召他入京师,欲授以国子祭酒的官职,朱敦儒却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辞诏回洛阳。此事传开后,洛阳朱希真不慕仕途的高洁品性更得朝野赞誉。
名可秀曾道:“朱希真此人以清高自许,他不出仕是不屑于白时中、李邦彦同朝为官,虽说有些孤高,但声望倒可一用。”
南廷初立,赵构三次诏请朱敦儒到临安,朱敦儒均辞诏不至。其后,丁起去了封言辞恳切的长信,这位洛阳贤士被丁相公信中的一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语打动,遂南下赴任。
因朱郭儒的声望,原在南北廷间观望踌躇的一些名士也先后出仕南廷,如有“湖湘儒学第一人”之称的胡安国、被称为“三范修史”的史学名家范冲、又有“黄鲁直(黄庭坚)之后,吟诗当看陈简斋”的诗歌大才子陈与义,以及儒学名家朱震、名流才子汪藻、程俱、张嵲等等……
但朱敦儒位居门下省都给事中之职,也给丁起行事带来了一些不便。
都给事中下属六部的给事中,掌持诏令的封驳之权,无论是政事堂的敕令,还是皇帝的诏书,均要经门下省审核。朱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