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任免制度使得台谏们并不以天子意志为行事准绳,因为天子的喜欢不能代替谏官的名声,也不能成为御史的业绩;天子的厌恶也无法让谏官和御史去职——当然会有影响,但还不足以成为台谏们行事的宗旨。
御史台的这种表现当然让赵构很恼怒,他期望的是御史和谏官合力弹劾卫希颜与名可秀结侣败坏礼法纲纪,而不是让御史们去纠弹卫希颜奏请的丁忧三年不合制——这让赵构气得要吐血,如果“不合制”,他怎么借机拿回兵权?但御史们眼明心亮,不打算掺合到皇帝和国师枢密使的权利争斗中,这是两府宰辅们操心的事,御史掺合做甚?
这种景况下朝臣们也闹哄哄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争吵着谏官的弹劾,一派争吵着丁忧及丧礼之制。
而在士林清议和京城百姓的热论中,关于苏澹文章的争论,以及卫希颜该服哪种丧礼的争论,已经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了。
作者有话要说:在引导舆论上,也要用到兵法呀~~
正文 398舆论造势
冬日的清晨,空气寒峭,小雪落地即化。
仪仗举着旗牌在前面开路,后面是执政的元随和拨属宰执的京卫营护兵。几十人的队伍中间护行着一辆四轮马车,光亮的紫色髹漆,侧边的车门上方漆着金色盘龙徽记——是政事堂宰执的官用马车。
车内坐着礼部参政胡安国,架着一副夹鼻眼镜,背倚着靠枕正在看一份报纸。马车行得很稳——自从少府监的煤冶场进行炼焦后,炼焦出来的沥青便被工部用来修路,京城大街原是石板铺路,那些破损开裂的地方都用沥青铺平补平了,人坐在车中很少感到颠簸,而四轮马车也比两轮马车更平稳,很多坐车上朝的官员都如胡安国般,习惯在路上的时间读书或看报。
胡安国看的是《皇宋官报》。
官报与《西湖时报》等京城民间大报一样,也是每日辰初(七点)出报,这时正是早朝的时辰,列朝班的大臣们要散朝后才能见到报,比起不列朝班的官员,反倒是后知后闻了——但是皇帝和宰执们是在朝前就看过官报:中书省官报房的属吏会在卯初(凌晨五点)就将才刚印好的官报送抵皇宫和两府宰执官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