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都不一致。有权威的时候,争议少一点,没权威的时候,那就能吵翻天,谁都要执牛耳,都想做正统。
这个大家看看心学就知道了,王阳明在的时候还好点,王阳明没了,分裂成一堆学派,都说自己是正宗。
这类情况是不是很眼熟啊?王老吉与和其正,谁才是正宗啊?某教,不也分两大派么?
皇帝和内阁出手定性之后,其实存在争议的范围就是道、术之争了。
官方认证,贾氏实学出自格物,乃儒术中的实用之学。
后续的争论,其实就是术的重要性,以及解释权之争。
这类争论的意义不大,因为这是《贾氏实学》,看名字就知道,没啥可争的。可是人啊,不就是喜欢争么?
广东方面,圣旨下达后,一片欢呼声,吹捧贾琏的风潮又开始了。
《贾氏实学》的出版,再次迎来一波高潮。
各地府县,纷纷强制要求学子,必须学好贾氏实学,要考的。
这事情看着荒唐,其实一点都不荒唐。
因为整个大周朝的地方官员,亲眼目睹了,贾琏虽然人不在京城,却好好的给天下官员上了一课,怎样做才是今上喜欢的臣子。
只能说,这是承辉帝再一次的定调子,延续了此前一系列的变法。并不是单纯的皇帝给贾琏的学问背书那么简单。
所有官员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皇帝需要的是实干的官员。当今陛下,要开创盛世,什么是盛世?如何理解?
很简单,文治武功,内部整顿吏治,从预算到审计,再到全面推行考成法,凡是做官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再不改变,升官就没自己的事情了。装,也要装的勤政一点。对外,则注定要开启新一轮的扩张。对着历朝历代的地图,无论是陆地上的安西、安东,还是昔日的海外宣慰司。
总而言之,汉唐拥有的安西,要拿回来。明朝开创的南洋宣慰司,也要拿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