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贾琏会将他打造成一个标杆似的人物。
南阳这个地方,看似李元才是南洋大臣,实际上的掌控者是贾琏,理由很简单,军队掌握在贾琏的手里。
比如吉姆在大周呆长后,知道了很多内幕,他就是只认贾琏,什么亲王在他看来,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之所以让吉姆去夺下澳大利亚,原因也很简单,先发现金矿,然后吸引大量移民过去,接着再发现煤矿和金矿。澳大利亚这地方太适合东大了,互补性太强了。没机会就算了,有机会必须拿下。
当然了,因为地理环境以及人口等因素,澳大利亚是无法成为大国的,必须要抱大腿才有安全感。
现在贾琏就是给他们送安全感了,至于愿意不愿意,那还重要么?战舰的大炮就是答案。至于英国的抗议,贾琏理由也很充分,自古以来嘛。
你连南洋都退出去了,多一个澳大利亚又如何呢?至于发现金矿,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英国人敢不敢把军舰开过来,能不能开过来都是一回事。
更何况,大周在贸易上卡住了英国的咽喉。
一盘散沙的欧洲,想要联合起来可太难了,只要科技上不落后,军事装备上不能形成代差,不足为惧。
后续欧洲人之间爆发的战争,贾琏还惦记着派考察团过去观摩呢。
总之,既然打开了视野,那就要让大周上下看清楚,当今世界是个啥情况,对外必须收起仁义道德那一套。
装进碗里的好处,才是自己的。
领了任务的吉姆,果断的调集舰队,准备出征。贾琏则留在马尼拉等消息,顺便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段时间。
李元的奏折用飞剪船送往京师,到达时已经是一个半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的京城里,内阁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摊丁入亩之上。从进程看还算顺利,换掉一大批官员之后,继任的官员为了自身的前途,到任后采取严厉的措施,但凡士绅不配合,就叫嚣着谋逆之嫌,要调兵来镇压。
为了各自的乌纱帽,官员们发力之下,每日衙门里办事不利的衙役,板子打的飞起。
个别官员在胥吏的不配合之下,直接裁撤胥吏,并请调官兵进驻,协助清田。
整体看,河南清田的行动推进的不算快,但一直在往前推进,随着查出来的隐田数量的增加,数据上报之后,河南巡抚不敢怠慢,紧急发往京师,请示该如何处置。承辉帝看见奏折后震怒,让内阁先拿出一个处置的章程来。
与此同时,李元的奏折抵达京师,正在为清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