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运气与机遇。
可是好运气却偏偏不愿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数次参加科考,可此次次名落孙山。
不仅如此,唐僖宗广明元年的那次科考不第后,他还恰逢黄巢起义。
起义军攻入长安,烧杀抢掠,繁盛的都城马上成了人间炼狱。
仓皇出逃中,他与弟妹们走散,一个人孤独地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
仿佛天地间一粒微尘,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茫茫风沙之中,再也找不到踪迹。
韦庄逃离长安后,开启了他的流浪生涯。
为了生计,他辗转各处做幕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诗。
韦庄来到洛阳,曾经的东都,却再不会有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只剩下西风萧瑟、哀鸿遍野。
人们也再无闲情逸致漫话桑麻,只能泪眼相对,无声叹息。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在韦庄出生的前几年,又经历了奉天之难、甘露之变等事件。
大唐早已如将落的夕阳,无力地挂在天边,做着最后的挣扎。
盛年时的韦庄又遭遇了黄巢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给了大唐以致命的打击,让那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
可以说在韦庄四十多年的人生岁月中,从未见过什么是太平盛世,什么是国泰民安。
五十九岁的韦庄终于进士及第,他以为可以将平生所学,用来报效国家。
可是末世残阳,岂能凭一己之力挽回,无奈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一步步走向灭亡。
宦官们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这个消息,让韦庄对大唐彻底绝望了,他决定投奔一直欣赏自己的西川节度使王建。
王建听闻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不久后又升任他为起居舍人。
从此,开启了他在蜀地的生涯,也让他的仕途真正走上了巅峰,这时的韦庄已近甲之年。
王建很信任他,许多事情都愿意听听他的建议。
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温,朱温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
王建听说后想要进军中原,匡扶唐室。
但韦庄则认识到,大唐气数已尽,再难复起。
而且为了一方百姓和蜀地安宁着想,他力劝王建称帝,国号为大蜀,定都成都。
韦庄在蜀地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那些年,他有着壮志已酬的欣慰,但更多的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叶落都想归根,他也梦想着能有朝一日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