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作为秦朝最伟大君主,秦昭襄王为何非要赐死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奉命攻打韩国陉,占领攻陷陉等五城,斩首五万。”
白起出身不高,就是一个普通人,但魏冉却看中了他非凡的军事天赋。
于是就希望白起带兵,可白起还死活不去前线,这可谓是断人前程啊。
另外,当时如日中天的白起,在秦国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已经重要到几乎无可替代的地步。
“此后几年,秦国又连续对韩、魏两国发起攻击。”
“其后秦昭王以白起为上将军,秘密前往长平指挥攻赵,让王龁为其裨将,并严令军中保守秘密,以麻痹赵军。”
次年攻破楚都郢都,迫使楚国迁都,山东六国对此更是一听白起之名无不不寒而栗。
“于是秦国展开了外交策略,首先热情接待了来求和的赵国使者,以此表示秦、赵已和解。”
只能说,白起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
可最终还是失败了,范雎对此肯定不能接受,关系着身家性命的啊。
范睢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秦昭襄王,秦昭王的意志可以通过范睢完全的施展。
“但随后又将其还给了魏国,此后秦国又攻占了韩国宛地。”
“秦昭王十八年,白起升大良造,奉命与客卿司马错伐魏。”
“楚王被迫逃亡,迁都于陈。”
“秦军从赵地撤兵后,赵王却采取大臣虞卿的建议,将约定要割让给秦国的六城献给了齐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虚民饥时,白起要灭赵,经过修养后的秦国粮草充足,此时白起却说不能伐赵,秦昭王对此感到质疑。”
“况且秦国攻占的领土虽多,但却没有得到多少百姓。”
“战后魏国将其南阳之地献予秦国,向秦国求和。”
“并告诉他,白起已战功卓著,若再立灭赵国之功,则其地位必居于范雎之上。”
对于从基层起来的在白起来说吗,秦军比一个面子重要多了。
“同时又施展离间计,让赵王以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替换廉颇为将。”“此后魏国转而结交赵国,秦昭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攻赵国,夺取狼光城,斩首两万余人。”
“再以主力部队顽强防守,将赵军阻于坚壁之下。”
“秦昭王遂用王龁攻赵,围攻邯郸八九个月,仍然不克,秦军在楚国春申君及魏公子数十万大军的攻击下,伤亡颇重。”
可以说,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了白起的不幸,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