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所为何事?”司马懿的心立刻又悬了起来,他本是窥探丁廙并无事务,听主上询问,急中生智将揣在袖中的那卷文书掏了出来:“南阳之叛方定,朝中有人提议分割南阳之地另设一郡,一来教化牧民严加管制,二来也好防备荆南之敌。臣下以为有理,奏疏请大王过目。”
不料这把刀还真插对了鞘,曹操欣然点头:“这奏疏寡人已看过了,也觉有理。昨晚一直在想,南阳以西临近房陵,地广民稀而多山险,若尽归东里衮管辖实在难以周全。我的意思是分南阳西部诸县,以南乡为治所,另设一个南乡郡,你们意下如何?”
“大王圣明。”司马懿、丁廙难得异口同声。
曹操又道:“另外南阳叛乱也是刺史监察不力所致。李立如今年迈多病,索性一并撤换。寡人遍观幕府群僚,傅方、胡修可堪大用,就派傅方为南乡太守,胡修接任荆州刺史吧。”傅、胡二人都是曹魏立国后才辟入幕府的,曹操提议用这两个人,也有提拔新人之意。
司马懿一听选此二人不禁皱眉,坦言道:“傅方其人处事急躁,驭下刻薄寡恩;胡修品性骄奢,又好发奇论。这两人府中理事尚可,不适合守边,还请大王三思。”
曹操却当他有私心:“你道他俩不堪其才,寡人怎以为合适呢?你是觉得他俩与太子关系不密吧?”
“臣不敢。”司马懿没料到会招其猜忌,再不敢多言,“全凭大王决断。”
“那就这么定了。”曹操朝严峻招手,“去知会杨修一声,叫他与秘书郎草拟教令,任命傅胡二人。”
严峻笑道:“杨主簿今日不在,昨晚向您告假了。”杨修之父杨彪已年逾八旬,罢去太尉之后始终位列闲职,称病不朝,耿纪之乱以后索性告老辞官,如今隐居在长安杨氏旧宅。杨修既为魏臣供职邺城,也难得到此,自然要抽空陪陪老父。
曹操哀叹:“唉,我这忘性越来越大了……那就直接告诉孙资、刘放,让他们写教令。”王粲、应玚过世后记室出缺,缪袭、王象等辈虽文采出众,但年纪甚轻阅历不足;故而曹操指派刘放、孙资主管教令行文诸事。这两人是从郡县小吏起家干到相府掾属的,除了谙熟公文格律,政务也颇精通,担这份差事得心应手。曹操又改易官名,称二人为秘书郎,属少府管辖,是为魏王近臣。
严峻领命而去,曹操又敲打司马懿:“你是司马建公之子,名门之后,辅佐太子当以名门正道引导,千万别走偏了……去吧。”
“诺。”司马懿施礼而退,丁廙再无言可对,也只得悻悻而出。两人出了大帐不禁对视一眼,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21页